昌東沉吟著放下簾子。
沙漠里有一種植物叫紅柳,是用來固沙的,阻了沙之后,乍看像墳頭,長得不甚高大,只一米見方,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根株粗壯密集,可以往地下抽伸30多米。
葉流西給他的感覺像紅柳,只要事不關(guān)己,他不想究她的底,因為不知道帶起的,會是什么樣龐大的秘密。
也許應(yīng)該提醒肥唐,有些人,擦身而過也要目不斜視,盡量別去惹。
***
第二天傍晚,昌東取回車,特意從土路口繞了一下,想跟葉流西說一聲,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可以出發(fā)了。
他的所謂“準(zhǔn)備好”,是列了張單子,寫明要帶的東西、要聯(lián)系的后援——那旗鎮(zhèn)太小,連衛(wèi)星電話都沒處買,他預(yù)備路上購齊,至于最占重量的吃喝消耗品,到距離戈壁最近的補給點再裝車。
葉流西居然不在,攤位被一對老夫妻給占了,昌東打聽時,老頭答說:“她今天去別塊(處)做工咯?!?
又做什么工?
昌東給葉流西打了個電話,她很快接了,那頭嘈雜得很,她在忙,回了句“在德勝街,有事過來,沒事回頭再聊”,掛了。
昌東翻出新買的那張城區(qū)圖看,在“推薦去處”的版面里找到德勝街,居然是個標(biāo)四星的去處,寫著“那旗人氣最高的美食文化街”、“不可錯過”。
遣詞造句跟回民街的版本如出一轍,可能是那個編輯跳槽過來的。
昌東決定過去吃個飯。
到了才發(fā)現(xiàn),也是比較熱鬧的小吃街,正是飯點,露天搭了不少桌,生意最好的是燒烤和小火鍋,有小販推著大桶的杏皮水穿梭其中。
至于葉流西,非常顯眼——她正在烤串。
燒烤爐里火正旺,那些串釬,新放的、要翻面的、要刷油的、要撒料的,她居然真的一點都不亂。
昌東在一張空著的小桌子邊坐下來,點了些燒烤,又加了瓶啤酒,他的單子送過去時,葉流西抬頭朝這邊看了一眼,昌東朝她點點頭,算是打招呼。
他有點佩服她,每次見她,她都能換份工,每份工之間還風(fēng)牛馬不相及——說她是三百六十行成的精他都相信。
這一餐快吃完的時候,葉流西終于得了個空閑,嚼著烤餅過來找他:“找我?”
昌東一條條說:“昨天你見到的那個,叫肥唐。他會跟我們一起走線——我讓他去租一輛四驅(qū)越野,這樣多一輛車裝補給,更穩(wěn)妥?!?
葉流西說:“好啊。”
邊說邊順手拿起裝辣椒面的調(diào)料罐,給烤餅添點料。
“我們從敦煌進,行程順利的話,預(yù)計四天出,我會在進戈壁之前談好后援隊,每天定點跟他們聯(lián)系,報gps位置,失去聯(lián)絡(luò)48小時開始救援?!?
葉流西說:“挺好的?!?
“還有是,龍城的面積比半個上海都大,東西南北都長得差不多,人在里頭很容易失去方向感,你憑什么說你能準(zhǔn)確找到孔央的位置?”
葉流西斜乜了他一眼:“懷疑我啊?”
昌東掏出列好的物類單,在背面畫圖:“不是懷疑你,你至少給我大致的方位,這樣我可以事先規(guī)劃路線,少走彎路?!?
他把畫好的方位圖給葉流西看。
“龍城大致的形狀,是斜三角,很多人去過,但都是循前人的路線,快進快出,基本是這條東南斜插到西北的線……”
他在方位圖中央位置穿插了一條曲線。
“而這條線,每年都有不少車隊在走,如果孔央尸體在這附近,早被發(fā)現(xiàn)了,所以你去的那次,一定是深入龍城腹地了?!?
“這條線上,有三個方位點,這里,是漢代的烽燧臺,只剩下一個土臺了;這里,有兩個灌滿沙的大汽油桶,桶身用紅漆刷了個指向標(biāo),是70年代的考古隊設(shè)的路標(biāo);這里,是百米溝槽,里頭都是駱駝的骨架——你是在哪個點附近偏離安全路線的?”
葉流西看了會,示意了一下烽燧臺和汽油桶路標(biāo)之間的方位:“這里。”
昌東皺眉:“這一帶鹽殼多,路不好走。”
葉流西聳聳肩:“所以那些進龍城的人,都沒發(fā)現(xiàn)你的孔央啊,要是路好走,早找到了。”
昌東收起清單,把餐錢壓到調(diào)味罐下:“明天凌晨,4點半,那旗鎮(zhèn)外,大家在前進橋頭匯合?!?
前進橋在鎮(zhèn)西十多里,河道早干了,空留一座橋。
葉流西意外:“為什么橋頭匯合?不能在鎮(zhèn)子上匯合了一起走嗎?”
“不能。”
“四點半是不是太早了?需要這么趕嗎?”
“需要。”
葉流西覺得好笑:“不能解釋一下為什么?”
“明天見了面,會告訴你?!?83中文.83.)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