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dāng)漲洪水的時候,村里的叔伯們就會扛著“針”去河邊,放下去后隔上幾分鐘提起來,漁網(wǎng)中有魚的喜笑顏開,沒有魚的拍腿懊惱,要么原地死守,要么換地繼續(xù)。
只不過后來隨著環(huán)境污染、惡意電魚等因素,河里的魚越來越少,即便漲洪水也撈不到幾條,這種方法也就逐漸看不到了。
但在大燕朝,這方法是完全可行的。
工具制作好后,陳浪又把埋在土里一宿的竹筒挖出來。
昨天釣魚只用了大概五分之一,剩下的就被陳浪埋在了土里,經(jīng)過一晚上的浸泡后,酒米的香味兒更加濃郁。
抱著壇子扛著漁具,陳浪沿著河岸走,尋找適合“下針”的地方。
一盞茶的功夫后,陳浪找到了一個地勢非常不錯的回流灣。
釣魚佬最愛的釣點之一!
把酒米一股腦的全撒下去,然后小心翼翼的放針。
又過了一會,陳浪感覺差不多了,緩緩的將針拉起來。
拉倒一半兒,陳浪的臉上就浮現(xiàn)出了欣喜之色!
因為手感告訴他,這一網(wǎng)兜絕對不是空軍!
隨著“針”逐漸出水,水面的動靜也越來越大,甚至還有魚兒直接躍出了水面。
看它們蹦跶的架勢,大有一種飛過來給陳浪一嘴巴子的意思。
“兩腳獸你不講武德,用酒米來騙,用漁網(wǎng)來偷襲!”
陳浪可不會慣著它們,漁網(wǎng)完全提起來后,立刻遠(yuǎn)離回灣。
這樣一會自己撿魚的時候,就不用擔(dān)心這些家伙自己蹦跶回河里。
“我滴乖乖,發(fā)財了呀?!県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