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麻麻亮,陳浪就起床了。
昨兒從酒樓掌柜那兒花十文錢買來的剩菜,還有點菜渣子,聞了聞,味道還正常,沒有變質(zhì)。
秉承著不浪費的原則,陳浪買了倆饅頭,把剩下這點菜渣子全給造了。
吃飽后,陳浪急忙往漁具店趕去。
漁具店掌柜聽完陳浪的描述后,整個人都是懵逼的。
因為陳浪要的這種捕魚工具......他別說見了,就連聽都沒有聽說過。
然而秉承著顧客就是玉帝的想法,掌柜還是按照陳浪的要求,給他找來了漁網(wǎng)以及好幾根刷了桐油的竹竿,以及按照陳浪要求,切割成段的細麻繩還有五個大號竹筐。
這種竹竿一般是用來撐船的,結(jié)實耐用同時還極具韌性,也有一些“老釣叟”喜歡用這種桿子做魚竿,手感以及上魚之后的韌性,都比普通的竹竿強很多。
麻繩是用來綁漁網(wǎng)的,竹筐則是來裝魚獲的。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管今天能不能爆護,該準(zhǔn)備的工具就都得準(zhǔn)備齊,否則萬一爆護了沒地兒裝,那就太尷尬了。
其中漁網(wǎng)最貴,二十文,其他這些東西加起來,也就十文錢。
付了錢,陳浪扛著竹竿背著竹筐,框里放著漁網(wǎng)麻線,飛速的往城門口走去。
出了城,花兩文錢搭了個順風(fēng)車后,陳浪回到了府洋河邊。
之后就開始組裝捕魚工具。
陳浪要使用的這種工具,是跟著上輩子鄉(xiāng)下叔伯們學(xué)來的,學(xué)名叫啥不知道,叔伯們稱呼它為“針”。
捕魚的過程,也就叫做“搬針”。
制作過程也并不復(fù)雜,就是用竹竿做一個四腳架,然后把漁網(wǎng)綁在四個角上,形成一個巨大的漏斗。
找一個回灣,把“針”放下去,隔段時間再提起來,漁網(wǎng)中大概率就會有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