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國君熊彪最近很是緊張,他既不希望秦國在對蜀國的戰(zhàn)爭中獲勝,又不敢祈禱讓蜀國獲勝……這是一個相當(dāng)矛盾的狀態(tài),讓他幾乎沒有一天晚上可以睡個好覺。
        沒辦法,大唐帝國看上了楚國的南山港,希望用蜀國的一些地方交換這個楚國最大的港口城市。
        你聽聽,你聽聽!這說的是人話嗎?用第三方國家的土地來交換楚國的土地,大唐帝國可真的是一點兒代價都不用付出啊。
        楚國本身是不想換的,畢竟南山港是楚國最大的港口,還修建了一直連通到石油產(chǎn)區(qū)的管道,這樣重要的港口,楚國是不愿意輕易舍棄的。這里真的是楚國最富饒的地區(qū)之一了,楚國方面是不舍得拿這里做交易的。
        可大唐帝國想要,楚國又不得不慎重的考慮一下大唐帝國的態(tài)度。如果他們不答應(yīng)對方的要求,是不是很可能遭到大唐帝國的報復(fù)。
        而且熊彪這位楚國國王也很清楚,大唐帝國想要的東西,一定會想方設(shè)法的得到,如果楚國自己不情愿,大唐帝國搞不好會親自出手。
        楚國是一個小國弱國,楚國上下幾乎已經(jīng)被大唐帝國滲透成了篩子。儲君甚至都還在長安當(dāng)質(zhì)子,國家的經(jīng)濟命脈都捏在大唐帝國的手中。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楚國拿什么來反抗大唐帝國呢?搞不好大唐帝國再用對付大華帝國的辦法在楚國的境內(nèi)來一次,楚國要付出的代價那可就真的太大了。
        誰不知道大唐帝國在大華帝國內(nèi)部支持趙宇皇子,最終導(dǎo)致了大華帝國內(nèi)戰(zhàn)爆發(fā)。這種事情別人不清楚,難道楚國這邊不清楚?
        所以在聽說了大唐帝國看上了南山港的事情之后,楚國的國君熊彪就知道,南山港是保不住了。
        既然保不住,那就只能交換最大的利益:大唐帝國不是保證,要拿蜀國北部的一部分土地來和楚國交換嗎,至少在土地面積上楚國還能多拿一些。
        熊彪答應(yīng)了大唐帝國的要求,然后在心里祈禱著秦國打不過蜀國,這樣拿來交換南山港的土地,也就不會落到大唐帝國手里。
        可后來他仔細一想,大唐帝國既然看上了南山港,那有沒有蜀國的土地交換,是問題嗎?
        如果秦國拿不到蜀國的土地,大唐帝國沒有了土地交換的籌碼,會不會惱羞成怒直接索要南山港???
        到時候真的發(fā)生了這種事情,那楚國豈不是連蜀國的土地都拿不到了?
        所以這些天他又開始幻想著秦國可以勝利,這樣他至少還有機會拿到一部分蜀國的領(lǐng)土,彌補失去南山港的損失。
        事實上,蜀國派遣到楚國求援的特使已經(jīng)到了楚國好幾天了,他沒有能夠見到楚國國王,所以也大概猜到了楚國的意思。
        估計秦國是已經(jīng)說服了楚王,讓楚王在秦蜀之戰(zhàn)中保持中立。這對于蜀國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因為蜀國從唐國進口物資需要走楚國這條通道。
        和楚國一樣,蜀國的議長劉靖最近也很焦急。他的蜀國無法從楚國和唐國搞到足夠多的物資,所以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那么的強大。
        秦國擔(dān)心蜀國會獲得足夠多的資源,可蜀國這邊卻因為楚國的搖擺不定沒有辦法拿到足夠多的支持。
        兩個國家都很心虛,兩個國家的戰(zhàn)爭消耗都讓彼此難受萬分。秦國損失了400多架飛機,蜀國實際上也沒好到哪兒去,他們也損失了超過370架飛機。
        飛行員補充困難,后續(xù)的部隊補充速度也跟不上。蜀國比起秦國還要多損失一些,因為他們的地面部隊確實戰(zhàn)斗力更低。
        在開戰(zhàn)的這兩個月時間里,他們差不多已經(jīng)被干掉了20萬人。秦國地面部隊實在是太厲害了,把蜀國的地面部隊打的抬不起頭來。
        雙方的戰(zhàn)斗力確實存在巨大的差距,秦國在部分地區(qū)穿插迂回,甚至包圍了5萬多蜀國軍隊,迫使其投降。
        要不是依托槐山部署了新的防線,蜀國甚至都已經(jīng)崩潰了。本身就不善戰(zhàn)的蜀國方面,被逼著一口氣擴充了100萬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