廳堂之內,諸葛亮的目光緩緩的從眾人身上掃過。
看見這些因為眼前的利益便是興奮起來,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的各個大姓的人,心中不由得略有些感慨,驃騎大將軍所,真是一點都不差,熙熙攘攘,天下皆為逐利人。
『諸位,諸位!』
諸葛亮微微咳嗽了一聲。
眾人這一次就配合很多了,紛紛停下了議論,專注的看著諸葛亮。
當然,如果說諸葛亮只是假大空的畫個餅,虛假的許個諾,并沒有說到實際的要點上,沒有掏出些真家伙來,這些人依舊只是會哼哼哈哈,也同樣不會有什么具體的行動的。
就見諸葛亮抖了抖袖子,掏出了真家伙,諸葛不傳之密,舌戰(zhàn)之術……
嗯,咳咳。
『諸位,夫上古之時,人不過一二,物不過三四,百姓所求不過溫飽,所用不過遮蔽,故而百姓之所聚集,非求物之用也,乃求得生是也?!恢T葛亮緩緩的說道,『春秋戰(zhàn)國之際,部落漸亡,七國各呈英豪,制霸于天下,民亦以十萬百萬,物亦以千種萬般,然百姓亦不得物器所用,何也?七國征伐所故,皆用于戰(zhàn)也?!?
『秦制,勝戰(zhàn)之,然戰(zhàn)勝之后,亦敗也,究其根源,乃制也?!恢T葛亮看著眾人,聲音平穩(wěn)清亮,『秦制之敗,所因眾也,然勝于戰(zhàn)而不勝于民,制之頹也。故主公以秦制之前車為鑒,思當下川蜀之弊,察社稷黔首之愿,體諸位各族之困,所定此策,可謂利川蜀之百年也!』
眾人一聽,興趣更大,便是紛紛催促諸葛亮繼續(xù)說下去,卻沒想到諸葛亮擺了擺手,似乎就想要結束這一次談話的樣子說道:『然今觀之,南中各位似乎……呵呵,亮以為,各位似乎并未意識到此事之要也,既不能主事,亦不能主謀,只是傳話一二,待決三四,之又有何用?不如就此罷休,亮上書主公稟明南中各族之態(tài)就是!至于各位勞苦,不妨直至前院,亮令人送些錢糧草料,彌補各位跋涉勞頓就是。』
眾人一聽,什么玩意?
這哪里成?。?
就只是說了一個開頭,然后就說南中各姓不重視……嗯,確實之前有些不重視,但是這也不能怪南中各姓不是么?誰都不想要聽忽悠,在沒有確定是不是忽悠之前,誰也不會多重視。
但是看這諸葛亮樣子,似乎不像是玩假的。
而且就算是玩假的,南中各姓也不是玩不起,大不了就又是什么征調啊,勞役啊,實在不行看在驃騎面子上多少給一些也就是了,但是如果說什么都不知道,就這么回去了,其他方面會怎么樣不好說,但是到了家族之中,多半就會有個辦事不力的結果。
所以,怎么說也要將事情搞明白,不是么?
開幾句玩笑,起個哄是沒問題,可要是真抬屁股就走了,那就把人得罪了,這關系也就僵了。
所以不管是裝粗魯的爨立,還是真粗魯的孟獲,都是紛紛表示自己之前語不當,諸葛從事切莫在意寬恕一二云云,然后其余的人在一旁敲邊鼓,眾人齊聲附和,算是找了個臺階下。
諸葛亮笑意更濃,『也罷,亮就再說兩句。若是所不妥,各位自便離去就是!』
眾人又是紛紛表示哪里哪里,心中則是肯定肯定。
諸葛亮豎立三根手指頭,『主公有,天下之人,且不論貴賤,皆可分為三類,一為產,二為運,三為用也。產者,乃生產也,天下東西南北,各地之產業(yè),農林牧漁礦,皆為產也。運,乃行商坐商,以及橋梁道路,走街串巷之貨郎等,皆為運者也,取其從產地運至民宅之意。至于用,那就簡單了,天下之人,無人不用……』
眾人聽了,紛紛微微點頭,雖然說這些人并不是太清楚具體產業(yè)的分界線,也不清楚所謂第一產業(yè)第三產業(yè)的具體概念,但是大概上理解一下也不難,舉一反三也大概明白諸葛亮說的是什么了。只不過聽諸葛亮說可以,要讓他們具體的表述出來,那就不容易了,很多人也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在腦海當中有些混亂的想法而已。
就像是看一場電影電視劇什么的,很容易,看的聽的時候似乎沒什么問題,可是要看完了聽完了復述出來,就不容易了。
諸葛亮說道:『上古至大禹,部落之人多蒙昧也,兼顧產、用二者,無需運者,何也?該因產物極少,部落之內不足其用也。即便是偶爾多產之物,也由部落首領指派就是,養(yǎng)老愛幼,部落之人上下齊心,共赴患難,此等之時,可謂「能者多勞」之期也。三皇五帝堯舜禹,莫不如此。』
人各有愛,有人喜歡這個,有人喜歡那個,但是歸根結底,大都是需要花錢的。
至于有人說不喜歡錢……
那一定有喜歡什么比錢更重要的東西,比如,權柄。
在座的都是南中大姓,考慮的問題自然不是發(fā)愁每天吃什么穿什么,因此諸葛亮說了這番話之后,眾人便有人點頭附和,雖然說這些話方才也略有提及了,但是諸葛亮這么一說,似乎更透徹了一些。
『「能者多勞」之時,上下和睦,部眾均分,固有大禹治水,三過門而不入也,天下之所唱。然亦有弊也,』諸葛亮繼續(xù)說道,『部落生死,全系能者一身,「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可見一斑。』
堯帝并非要將部落交給舜,而是要給自己的兒子丹朱??上Ш髞韰s被舜發(fā)動政變給囚禁致死,而他的兒子丹朱也被舜給流放了。后來的舜禪讓給禹也不是真的,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舜也并非主動傳位,而是被權臣禹放逐遠方而死。
《韓非子?說疑》有云:『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挥纱丝梢姟吨駮o年》里面關于堯舜禹傳位的說法也并非是一家之……
『自夏商周制春秋戰(zhàn)國,便又是漸變,「能者多勞」之期,變?yōu)椤改苷叨嗟谩怪畷r也……』諸葛亮緩緩的說道,『此時,天下生靈得眾也,所產益多,余數皆為上所用,賜予能者,固有分封之地,食邑之所。』
『勞而不得,非人所愿也,時短尚可,時日一久,必然疲憊?!蛔轮硅c頭附和道,『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勾司?,非為簡單平均,而是各得其分,正合此「能者多得」之意也!』
『對,焦兄所甚是!』
『對啊,時代變了……』
『……』
眾人嘰嘰咕咕,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大部分都是贊同諸葛亮的說法,畢竟他們都是『能者』,自然是要維護『多得』。
諸葛亮也在這個時候重新接過話頭,『故,世事變,法則變,變者通,通方勝也。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產多也,運橫生,當可見齊有田,秦有呂,此事……呂兄當知之甚也……』
自稱是呂不韋的后人,呂氏呂凱坐在一側,聞便是朝著諸葛亮拱拱手,并未多說一些什么。
見呂凱不愿意多說,諸葛亮也不以為意,繼續(xù)說道:『戰(zhàn)國之時,七國為大,各自為政,不通往來,運者未必需自產,便可以轉運商品,低買高賣獲利,此亦合「能者多得」之意也……只不過這天下能者,越來越多,最終七國合一,便是進入了一個全新時代……』
諸葛亮環(huán)視一周,『諸位以為,此等全新時代,又是當如何?』
眾人思索著。
『將運者皆囚禁,屠戮,以期民眾唯產也,生即勞,死亦勞,不思不想,不求得用?』諸葛亮微微笑著說道,『隔絕交通,以溝塹困自身?制定嚴苛刑罰,稍有違背者,便是施以肉刑?敢問諸位,此等治國之道,縱然可一時,可否傳世乎?』
這自然是不用什么爭論,沒有人喜歡這樣的制度,不管是在座的眾人,還是普通的百姓。
不得不說,諸葛亮說的這些,雖然有一些內容并非什么新鮮的東西,但至少總結的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