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約定第一批蔡府之書起運的日子,斐潛又來到了蔡邕的府上。
因為最近來的次數(shù)多了,每次都要通稟也有些不便,所以蔡邕索性通知門房,說若是斐潛自己前來,可以不用通稟直接進來……
因此門房看見斐潛遠遠的來了,連忙跑下臺階,迎上幾步,行了一個大禮之后,便忙不迭的在前引路。
斐潛從懷中掏出一小串五銖錢,扔給了門房,說道:“吾自行便是,不必煩勞了?!比缓缶驮诓谈T房歡天喜地的感謝聲中進了蔡府。
蔡府管家正在指揮下人們打掃庭院,看見斐潛來了,便向斐潛拱手一禮,說道:“見過斐小郎君,老郎君正在書房……”說完就要引領(lǐng)斐潛前去。
斐潛拱手回禮,說道:“不敢煩擾老管家,潛自去即可。”
“也好。斐小郎君,老郎君今日早脯無心就食,請斐小郎君若方便也幫忙勸勸……”
哦,這蔡老頭子,估計不怎么開心吧。
于是斐潛便應(yīng)了一聲,再向老管家供了供手,就往書房而去。
等到了書房,蔡邕見到斐潛,先是示意斐潛就坐,然后說道:“……近日多有書吏掛印而出者……”
斐潛迅速反應(yīng)了過來,這是在用不抗爭的方法在拆董卓和李儒的臺啊!
一個政府,一個政策,要整體運作起來,僅僅靠幾個人最多只能延伸到一縣之地已經(jīng)是非常了不起了,若是要擴展開來,沒有基層的官吏是不可能的。
整個司隸地區(qū)雖說比不上那些大州,但是人口密度相當?shù)母?,沒有了底層的官吏,朝堂的政令還怎么能傳達下去?
如今這些官吏辭職,等于是將董卓和李儒的遷都計劃攔腰砍斷!這一招,真是直擊要害,若是因此發(fā)展下去,頗有讓這個遷都變成一個只能存在于朝堂之上的口頭計劃,而落不到實處……
這個也算是漢代的特殊的地方,對于地方鄉(xiāng)間的豪強而,朝堂之上的紛爭他們還不夠格,但是也不妨礙他們在鄉(xiāng)間的地位,不管朝堂之上的勝利者最后是誰,都離不開他們的協(xié)助,所以或許在押注過程中,有部分的鄉(xiāng)間豪強被當權(quán)者誅殺,但是絕大多數(shù)的鄉(xiāng)間豪強只要肯向勝利者低頭俯首,那么也會被接納而留存下來,如此輪回,直至下一個朝堂之上的勝利者來臨……
因此,董卓和袁隗二人的斗爭,對于這些出任低級官吏的鄉(xiāng)間豪強來說,就是誰強就倒向誰,不會有什么特別的意見。而這一次這群人表現(xiàn)出如此強硬的態(tài)度,想必是因為董卓的遷都舉措,動到了這些鄉(xiāng)間豪強的根基了。
離開了本土,就變成了僑姓!
這讓這群人如何能夠接受?
尤其是司隸本土的天下冠族,弘農(nóng)楊氏!
一旦被迫客遷長安,這對于經(jīng)營司隸百余年的楊氏來說,不亞于是一場巨大的災(zāi)難!
但是這個遷都的消息能夠傳遞的這么快,基層官吏辭職的動作如此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說背后沒有人推動,簡直是不可能的……
斐潛想了想,說道:“此事,或有人隱于幕后……”
蔡邕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