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困難,執(zhí)委會卻沒有打算退縮。在建設狂人、政務院總理馬甲的一力堅持下,這條鐵路無論如何也要上馬。而且軍方從國家戰(zhàn)略安全方面考慮也對馬甲的意見予以了強烈支持,軌道馬車比起傳統(tǒng)的公路用四輪馬車來說無論是載貨量還是行車速度都不是后者能比的。畢竟,光滑的金屬之間的滑動摩擦可比粗糙的柏油路面小了很多,孰優(yōu)孰劣大家一目了然。
因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平安鋼鐵廠就在政務院的命令之下開始轉產(chǎn),即壓縮生鐵的生產(chǎn)比例,加大鋼的生產(chǎn)量。至于軌道用鋼的配比,則是自然科學研究院冶金所經(jīng)過長期試驗研究出來的一種碳鋼,該碳鋼承重力強,且有一定的韌性和彈性,進一步減小了馬車輪對與軌道之間摩擦系數(shù),非常適合用來制造鋼軌。
從去年年中開始直到今年四月份,除了保障了鑄炮用鋼之外,政務院壓縮了其他一切非必要的用鋼需求,到目前維持累計共生產(chǎn)了1600多噸軌道用鋼。第一機械廠利用這些鋼水共鑄造了3000多根工字型鋼軌,每根鋼軌長12.5米,重約500公斤。與此同時,位于河南鄉(xiāng)以及西湖堡的兩家木材加工廠也開始按照交通部下發(fā)的標準尺寸加工枕木,一機廠也開始用車床大量加工鋼軌之間的連接件、固定用螺栓等零部件。
而為了加工出這些產(chǎn)品,木材加工廠和第一機械廠甚至添置了大量新機床,同時培訓機床操作工的工作也在同時展開。而為了給這些新添的機床提供動力,一機廠鍋爐車間也開始加班加點,給這幾家廠建造大型動力鍋爐及傳動設備。由此可見,搞工業(yè)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完整的體系。這個體系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缺一不可;每一個工業(yè)技術進步都是整個工業(yè)基礎一點一滴得來的,不能有任何短板,也容不得任何僥幸。
在這個時候,也不是沒有人指出目前的畜力軌道馬車載貨量有限,其實完全不必要修建如此高標準的鋼軌。在實際使用中,修建每米重不到10kg的輕軌就已經(jīng)夠用了,這樣能節(jié)省很多鋼出來。不過政務院對此一概否決,堅持使用高標準的鋼軌。馬甲甚至揚,哪怕鋼不夠用鐵路停下來在哪等著,也要全部使用擁有高承重能力的重型鋼軌。
從今年年初開始,交通部下轄的交建四局抽調(diào)部分人手從棉農(nóng)鄉(xiāng)開始向北、交建五局從米林湖畔的原陸軍哨所位置從北向南,開始南北對進鋪設鐵路。鋼軌與枕木之間的連接用大號螺栓固定,而鋼軌與鋼軌之間則用特定的鐵制連接件連接。每兩根鋼軌之間都留有一點細小的縫隙,這是給夏天高溫時鋼軌熱脹冷縮而留下的間隙。而正是因為這個縫隙的存在,才有了火車通過時“咔咔”的聲音。
從1月份到4月份,三個多月過去了,交通部下轄的兩個建設局數(shù)百名職工外加兩千多名南非勞務工加班加點,一邊繼續(xù)夯實地基,一邊埋設碎石子道砟和枕木,然后再在枕木上方鋪設鋼軌。截止目前,從兩個方向對進的建設局加起來共已鋪設了大約20公里的鋼制軌道。以這個修筑速度來測算,交通部非常樂觀地預計,這條長約80多公里的華夏東岸共和國境內(nèi)第一條鐵路將會在年底的時候徹底完工,明年上半年就能投入使用。
這條鐵路修建完畢后,交通部還將在旁邊繼續(xù)修建一條復線,以便南下和北上的貨車可以相對而行。這樣一來,首都地區(qū)的物資就可以通過大魚河——大魚湖水系用小火輪運輸?shù)矫揶r(nóng)鄉(xiāng)碼頭,然后換裝軌道馬車,從棉農(nóng)鄉(xiāng)途徑鎮(zhèn)遠鄉(xiāng)一路向北直抵米林湖畔,再也不懼敵人的海上封鎖。(未完待續(xù)。)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