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正五年,歷史上的崇禎十年。
四月,大明朝廷內(nèi)外發(fā)生了很多事情,尤其是官場的劇烈震動,令天下人都感覺到,一股風暴即將到來。
四月十五,畢自嚴,孫傳庭等人相繼出京,督查政務,接著汪喬年,靖王等人也以各種離京出京,加上之前傅昌宗已經(jīng)去了陜西,內(nèi)閣里,唯有一個不怎么管理政務的孫承宗留守。
新任的內(nèi)閣中書李幼唐已經(jīng)熟悉了內(nèi)閣的運作,坐在他的班房內(nèi),處理著他的公務。
這個時候,一個文典郎進來,拿著一道厚厚的奏本,道:“大人,遼東來的文書,是關于今后三年的開墾,建城等計劃。”
李幼唐抬頭看了他一眼,接過來道:“有什么新鮮說法嗎?”
文典郎道“遼東計劃擴建海參崴城,那里的人口已經(jīng)快破五十萬,港口也要擴建,來往船只非常的多。另外就是再建十八城,以容納不斷移過去的人口,遼東的人口快破千百萬了,需要城池……”
遼東是一塊處女地,近幾年涌入遼東的人口不斷增加,‘闖關東’掀起了淘金熱,各地災民沒有朝廷的組織也在往那里涌。
李幼唐對于遼東的情況有些了解,翻看著奏本,道:“遼東基本上不需要朝廷輸血,他們既然上奏,想必是有了計劃,畢閣老等都不再京城,將這道奏本轉(zhuǎn)去戶部,工部,請二部商議好,回奏內(nèi)閣?!?
“是。”文典郎接過奏本,又道:“工部的工程今年基本上都會完工,若是可以,下官建議,將那些民夫,工匠送往遼東,以來繼續(xù)做事,二來,他們本就是災民,若是能落地生根,安置在遼東,未嘗不是件好事情?!?
李幼唐思索著,道:“工部這幾年動用的民夫有數(shù)百萬,若是能放在遼東,倒也是好事情,不過,還需要仔細商議妥當,等畢閣老等回來再說吧?!?
文典郎也知道,這件事需要統(tǒng)籌管理,應了一聲便要退出去。
李幼唐忽然又道:“張榮穘去了總商會,有什么情況嗎?”
文典郎感覺有些突兀,想了想,道:“這個總商會不是內(nèi)閣的機構,是戶部,外務司,皇家錢莊,稅務總局等前頭成立的,目的是為了進行海貿(mào),據(jù)說有三十多家各地商會參與其中,但到底不是官身,張榮穘在里面有什么動作,下官還真不清楚,或許,得問問戶部。”
李幼唐‘嗯’了聲,隨口道:“知道了,去吧。”
“是?!蔽牡淅赡弥啾荆D(zhuǎn)身出去。
李幼唐坐在那,隨手拿開奏本,心思卻有些不屬。
張榮穘是嫡皇子,或者說太子,未來皇帝的舅爺,所統(tǒng)轄的總商會牽扯到戶部,稅務總局,皇家錢莊等,這些都是大明朝廷的絕對要害部門。
這也是皇帝有意的部署嗎?
李幼唐本來一直在朝廷之外,冷眼旁觀,沒有那么多,到了內(nèi)閣短短不到一個月,他已經(jīng)深刻明白畢自嚴所憂慮的事情了。
當今所圖謀的太長遠了,有的他們能看到,有太多他們是看不到的,單說張榮穘這個安排,就足以讓他們心驚。
畢自嚴擔心的是他致仕之后的朝局,李幼唐已經(jīng)擔心新君了。
當今對商業(yè)看的非常重,張榮穘去這個總商會,會不會有什么其他的安排?
整個大明,或許除了皇帝本人,沒人知道他心底的想法,但誰知道,這我做事向來不是一個目的,表層的都是假象。
李幼唐深刻體會到了畢閣老的憂心,沉思一陣,起身出了班房,上樓,進了曹化淳的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