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誰知,白玉婉的一番話,卻招來了葉知閑的一聲輕笑。
“你笑什么???”白玉婉眉頭一皺。
她剛才掏心掏肺的說了這么多。
結果,葉知閑居然一個字都沒聽進去。
“難不成,你還想一邊抓著陳小姐不放,一邊朝三暮四,去巴結你的名門貴女?葉知閑,你這樣,遲早會害死整個國公府的?!?
若是尋常人家也就算了。
可那紗帽女子可是有御賜金牌的。
這等身份若是事情鬧大了。
“你故意的,你就是故意的,葉知閑,你是不是就是想要通過這樣的辦法,來報復我們。報復整個國公府?!?
望著對面裝若癲狂的白玉婉,葉知閑實在懶得跟她繼續(xù)閑扯下去。
“我還要去給老太爺把脈,沒時間跟你在這里閑耗,你如果想知道那女子是誰,大可去問國公夫人。”
葉知閑說完,頭也不回的進入老太爺院中。
獨留下原地發(fā)愣,一臉不明所以的白玉婉。
“他……他剛才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讓我去問母親?難不成,母親還能知道,他在外面的那些下作勾當???”
望著葉知閑離去的背影,白玉婉氣了直跺腳。
這家伙真是越來越不成樣了!
我好心好意來找他說,他居然讓我去問母親?
“要是我再問下去,他是不是還要跟我說,那個紗帽女子是陳小姐?!卑子裢裾媸菤饨Y了。
武明玉站在旁邊,同樣眉頭皺作一團。
…………
然而,同樣此刻眉頭深皺的還有一個人。
那就是楊國公。
朝堂之上。
大雍德昭皇帝端坐在龍椅之上。
望著下方盡數(shù)陷入沉默的朝臣。德昭皇帝一張臉,簡直都快沉到地上去了。
楊國公站在朝臣的隊伍當中,連頭都不敢抬一下。
短短幾日,竟在帝都當中,皇城腳下,接連發(fā)生了兩起命案?
而且每一次命案發(fā)生,所牽扯到的人,都跟朝堂有關。
“千金閣的案子,才發(fā)生了幾日?教坊司又發(fā)生了大火,而且還死了這么多的六部官員,其中一位,還是戶部尚書。
諸位愛卿,不覺得應該說點什么嗎?”
德昭皇帝面沉如水。
關于刑部,大理寺,還有京兆尹的調查卷宗,在場的朝臣們已經(jīng)看過了,他們一個個小心翼翼的站在人群當中。
上次,千金閣的案子,原本懷疑是北境所為,可調查的結果卻是大慶密探?
若這次的案子也是大慶所為的話!
一時間,下方的朝臣噤若寒蟬。
大慶兵力強盛。
是目前大雍制衡北境的唯一籌碼。
若是雙方因為這件事情,產(chǎn)生嫌隙。
那么日后的合作。
還怎么繼續(xù)?!
可若是不發(fā)作,千金閣的事情,還有這次六部朝臣,死了這么多的人,要是連個交代都沒有的話,豈不顯得大雍朝廷軟弱可欺。
北境是頭猛虎。
但大慶同樣是頭豺狼。
在一片沉靜當中,一位身披金甲的人影,忽而站了出來。
此人,正是大雍一品軍候,秦裴虎秦大將軍。
前些日子,他領兵在外,處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今天早上,才剛剛回到帝都金陵。
誰知,他人剛一回來,就聽到了千金閣,還有教坊司發(fā)生的命案,關鍵是,這命案居然還與北境,大慶有關?
“秦愛卿,有話要說?”
眼瞅著,滿堂朝臣,均閉口不。
唯獨秦大將軍站了出來,德昭皇帝的臉色,終于有了幾分回升。
“啟稟陛下,大理寺,刑部,還有京兆尹付的公文,微臣都看了,但這件事,我覺得不能僅僅因為,幾個大慶密探,就輕易認定是大慶所為?!?
秦大將軍此話一出,不光是德昭皇帝。
在場所有朝臣的臉色一下子全都變了。
“什么意思???”
“秦大將軍,您莫非認為此事,是北境所為?!?
“可……北境為什么要這么做,他們難道想公然跟朝廷為敵嗎?”
“而且殺人之后,還故意留下鐵面這么顯眼的證據(jù),未免有些……太刻意了吧?!泵鎸Τ弥T公的質疑,秦大將軍并未開口說話。
他一雙眼睛,依舊望著龍椅上的德昭皇帝。
“若是鎮(zhèn)北王,未必會干出這樣的事,但,如今的北境,早已是那位鎮(zhèn)北少將軍的天下,微臣雖未與之交過手,但卻也調查過這位北境的鐵面軍神。
此人從不按常理出牌,每每出手,總是讓人意想不到。
就連大慶女王都常在此人手中吃癟?!?
秦大將軍剛才也是在朝堂上,想了很久,無論是千金閣,還是教坊司,兩次發(fā)生的命案,皆跟三年前的事情有關。
雖然秦大將軍并不贊同,引大慶豺狼,傷害大雍百姓的事情。
但正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憂。
寶劍鑄成,便是為了殺敵飲血。
他就猶如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劍。
皇帝的決定他左右不了,但是,他卻會竭盡全力,守護他心中的忠義,忠義忠義,先有忠,才有義。
所以,哪怕秦大將軍內心,還是很欣賞鎮(zhèn)北王,欣賞那位北境的鐵面軍神,但若是有朝一日,德昭皇帝將寶劍揮向鎮(zhèn)北王,還有那位北境軍神。
秦大將軍也會毫不猶豫。
執(zhí)行他內心的忠義。
“所以,你懷疑北境那位鐵面軍神?”德昭皇帝眉頭一皺。
上次千金閣的事情,德昭皇帝震怒,可派人調查的結果,樁樁件件,矛頭直指大慶暗探。
這件事,當時就被他被壓了下來。
可這次教坊司的事情。
實在鬧得太大。
還死了一個當朝三品。
無論這件事是北境,還是大慶。
這件事都是壓不住的?。?!
“微臣確實懷疑,不過,此事要想調查清楚,其實也不難,既然如今刑部,大理寺,還有京兆尹府的證據(jù),都指向大慶。
那我們不如修書一封,向大慶女王詢問此事。
并要求對方派出使者商議?!?
秦大將軍的話可謂是說到德昭皇帝的心里去了。
之前,千金閣的事情,他倒也確實信了,是大慶暗探的手筆,可是這次教坊司,死的人居然是寧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