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要在地面上等個一兩年功夫,但是測試工作可以集中進行,總比搭實踐七號的便車,隔上幾個月甚至一年才出一組數(shù)據(jù)要強吧?”
孟志中聞?chuàng)狭藫项^,露出有些苦惱的表情:
“l(fā)ips-200其實在短時間內(nèi)沒有上星的計劃……”
“???”
常浩南也是一愣。
“電子轟擊這條技術路線別的都還好,壽命在電推進里面是低了點,但不搞深空探測的話也足夠用……就是耗電量實在太大?!?
孟志中解釋道:
“別說小衛(wèi)星平臺了……東方紅3衛(wèi)星,在近地軌道的穩(wěn)定供電能力也才w,lips-200一開機,單推進功率就要用掉15千瓦左右……剩下200w,別說任務載荷,就連星上控制系統(tǒng)都不能穩(wěn)定維持……”
這個數(shù)據(jù),常浩南倒是知道:
“那最高供電功率呢?”
常浩南現(xiàn)在最多算是對衛(wèi)星載荷有些研究,至于整星系統(tǒng),雖然不可能兩眼一抹黑,但也就是一知半解。
至少肯定比不上孟志中這位專家。
后者幾乎不假思索地給出回答:
“23kw……但這個數(shù)據(jù)沒意義?。俊?
星載太陽能電源的輸出具有強烈的非線性特征,其在低電壓下可以視為恒流源,而高電壓下則為恒壓源,故輸出功率除了受到光照強度和溫度這些外部因素影響外,還與負載出電壓密切相關。
只有在某一特定電壓下,輸出功率才能達到最大。
也就是23kw。
但顯然,要想達到這一指標,條件非常苛刻。
星上設備的工作條件復雜,不可能一直這么穩(wěn)定。
所以孟志中才評價為沒意義。
而w,則是工程師根據(jù)衛(wèi)星用電負載的特征,標定出的一個“大概率能夠實現(xiàn)”的范圍。
其實這個年代的星載設備,性能普遍比較抱歉的同時體積和重量又很大。
相應地,能耗也比較低——
你真要塞那么多設備,那東方紅3的體量也堆不上去。
所以w對于一般載荷,比如實踐七號來說,也足夠用了。
只是離子推進在衛(wèi)星上確實屬于電老虎級別的用電大戶,所以才整出來個缺口。
不過……
也不是沒有辦法。
“咳咳——”
常浩南清了清嗓子:
“我們航空領域有一項最大功率點跟蹤技術,可以根據(jù)負載情況實時調節(jié)太陽能電源的輸出電壓,讓它能比較穩(wěn)定地保持在最大功率點附近?!?
“其實就是對直接能量傳輸電源系統(tǒng)的主誤差放大電路進行修改,增加一個da轉換器和相應控制單元,就能實現(xiàn)基準電壓的變化……代價是電源的極限壽命會下降,但其實一般衛(wèi)星也很難工作到電源損壞,所以影響或許也不是那么大……”
對于孟志中來說,這完全是意外之喜。
就好像你原本只是兜里有兩塊零錢,想著找個地方花掉于是買了瓶啤酒。
結果瓶蓋打開發(fā)現(xiàn)中了二十萬一樣。
一時間,他甚至都沒來得及感受到喜悅之情。
先涌上來的反而是好奇:
“說個題外話……你們搞飛機的為什么需要這種技術啊?不是有apu么,而且發(fā)動機本身也能穩(wěn)定供電?”
“……”
對方這腦回路也是讓常浩南有點懵。
實際上,這是二十年后用在太陽能長航時飛行器上的基礎技術之一。
但眼下還真不太容易解釋得清。
于是,他只好打個哈哈:
“這不就是因為對于飛機來說沒什么用,所以我才剛想起來么……”
孟志中的疑惑顯然沒有完全消失。
但到了這會,剛才沒感覺到的驚喜已經(jīng)有些后知后覺地占據(jù)了情緒中的主導:
“如果真按你說的,那都不用特別精確,只要能把功率提到20kw以上,就足夠把lips-200給裝上去了!”
常浩南跟著點點頭:
“那我倒是可以在實踐七號上面,順便驗證一下這個最大功率點跟蹤技術……”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