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飛這小子還挺有招的,竟然想到了讓天亮幫著求情。
李天明本來就打算收拾高飛,現(xiàn)在天亮都出面了,那就給他顆定心丸吧!
但愿通過這次的事,高飛能長點兒記性,再有下一次的話……
可就沒那么容易過關(guān)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沒有人再給李天明添堵,日子過得倒也舒心。
海爾廠經(jīng)過一周的檢修,如期恢復(fù)了生產(chǎn),讓一直關(guān)注海爾廠的人都松了一口氣。
出了正月,眼瞅著就是清明節(jié)了。
每年祭祖都是大事,清明節(jié)的前兩天,全村李姓便開始準(zhǔn)備起來。
等到這一天,全族早早地就到了村口集合。
“快八點了,天明,到底來不來?。俊?
李學(xué)慶看了眼時間,朝長甸河橋那邊張望著。
今天下起了大霧,超過10米都快看不見人了。
“天元昨天還打了電話,說是人已經(jīng)到海城了,應(yīng)該會來吧!”
李天明說的是李蓉蓉姐弟兩個,過年的時候,天元就曾說過,這姐倆清明節(jié)要回鄉(xiāng)祭祖。
正說著,隱隱約約能聽到汽車發(fā)動機的聲響。
緊接著一輛黑色轎車闖進了眾人的視線。
來了!
車停在了跟前,隨后從車上下來了三個人。
“學(xué)慶叔,哥!”
天元走在最前面,身后跟著李蓉蓉姐弟。
兩人今天還特意穿了一身黑色的正裝。
“大哥!”
走到近前,李蓉蓉主動打了個招呼。
李天明點點頭,和李學(xué)慶說了一聲,揮手招呼著眾人。
“走啦!”
昨天下了一場小雨,墳地里泥濘不堪,稍不留神就容易摔一跟頭。
任務(wù)早就分派好了,有人去墳地邊上取土,有人負責(zé)清除墳頭上的雜草,培上新土以后,還要將墳塋重新整理一遍。
銘磚放了一年,也要更換新的,另外墓碑上的字,有的被雨水沖刷得淡了,李學(xué)農(nóng)帶著幾個人還要重新描上一遍。
李天明帶著李蓉蓉姐弟兩個到了李老六夫婦的墳前,去年剛休整過,可畢竟過了一年,上面有些地方還是出現(xiàn)了凹陷。
這就是沒有后人在村里的壞處了。
平時趕上添墳祭祖,同宗過來燒上幾張紙,這是情分,總不能連修整墳塋,還要外人來做。
李蓉蓉姐弟兩個借來了兩把鐵锨,也學(xué)著別人的樣子,將墳頭上的雜草清理干凈,然后親自去挑了一筐土倒在了上面,將凹陷的地方重新填平。
接著在墓碑前擺好了貢品,香燭,又焚化了紙錢。
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一開始只是覺得挺有意思,但很快就被氣氛感染,兩姐弟的表情也隨之變得肅穆。
“現(xiàn)在終于明白,我爸爸為什么對故鄉(xiāng)的感情這么深了!”
李蓉蓉擦拭著墓碑,盡管從沒見過李老六夫婦,可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還是不斷沖擊著她的心。
“根在哪里,哪里才是家!”
李天明聽了,不禁大感意外,沒想到這個吃著洋面包,喝著洋牛奶長大的同宗堂妹,會說出這番話。
“以后我爸爸也會埋在這里,對嗎?”
李天明指了指她腳下踩著的那塊地。
“就在那兒,不光是學(xué)建大伯,以后學(xué)同二叔也要埋在六爺?shù)哪_底下!”
李蓉蓉怔怔地看著腳下的這塊地,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眼圈突然泛紅。
就在這時候,鞭炮聲突然響了起來。
大霧中,濃煙升騰而起。
“走吧,該祭拜祖宗了!”
帶著兩人回到祖墳的正中央,李天明走到最前面,其他人按照輩分依次排好。
“跪……”
添完墳,眾人回到村里,又直奔祠堂。
祠堂的大門敞開著。
李蓉蓉姐弟還是第一次來,當(dāng)他們看到祠堂墻上懸掛著的那些牌匾時,也不禁發(fā)出了一聲驚呼。
“請族譜!”
有人將族譜捧了出來,這是當(dāng)初三爺爺臨終前交給李天明的。
隨后去年清明以后添丁進口的人家紛紛上前,報上了自家新添的后輩姓名,由李天明一一寫在族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