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天亮明天真能到家嗎?”
    靳小琪裹緊了軍大衣,可依舊凍得瑟瑟發(fā)抖。
    西北風(fēng)從車門的縫隙不停地往里鉆,還夾雜著細小的冰碴兒。
    這會兒一張嘴說話,牙齒都在不停地打顫。
    “應(yīng)該差不多,你父母是幾點的火車?”
    “只說是下午,具體幾點信上也沒說清楚!”
    隨后兩人又陷入了沉默,大伯哥和弟媳婦還真沒什么可聊的。
    過了一會兒,李天明猶豫著開了口。
    “選這么個日子,你家里人……沒意見吧?”
    本來李天明的計劃是,天亮最好能在12月初回來探親,那時候天還不算太冷,把兩個人的婚事給辦了。
    而且,還不耽誤過年。
    結(jié)果探親的日子一拖再拖,今天是臘月二十四,都到年根兒底下了。
    天亮就算是明天能如期回來,還得再準備兩天,臘月二十七結(jié)婚,靳小琪的娘家人折騰這一趟,把春節(jié)都給攪和了。
    “哥!我媽在信里沒說什么。”
    有沒有的,現(xiàn)在也只能這樣了。
    進了市區(qū),雪勢漸大,李天明放慢了車速。
    街面上的人不少,都是趁著周末休息出門采辦年貨的。
    前些年,連農(nóng)歷新年都成了四舊,農(nóng)村好一點兒,城里人甚至還被要求過革命化的春節(jié)。
    如今xx幫倒臺,那些混賬規(guī)矩也都被一掃而光,人們的心氣順了,對動亂后的第一個新年,也格外的期待。
    李天明一路開到了海城東站,找了個不礙事的地方把車停好。
    兩人進了候車大廳,里面沒什么人。
    不像后來,隨著大量的農(nóng)村勞動力進城務(wù)工,每逢臨近春節(jié),火車站都擠滿了人,形成了很有中國特色的臨時性大遷徙——春運!
    靳小琪先去找車站的工作人員詢問了火車到站的情況,隨后兩人便在候車大廳四下找了起來。
    “小琪!”
    正四下張望的靳小琪,頓時怔住了,許久不曾聽到過的熟悉聲音,連忙循聲看去。
    “媽!”
    喊了一聲,快步跑了過去。
    李天明在后面跟著,離得近了,看著正圍著靳小琪噓寒問暖的一對中年夫婦,還有他們身側(cè)的青年。
    “小琪!”
    靳母輕撫著靳小琪的臉,眼淚止不住地落下。
    母女兩個已經(jīng)很長時間沒見面了。
    “你在這邊過得還好?”
    盡管靳小琪在家信里說得自己在這邊一切都好。
    可靳母也只當小女兒是報喜不報憂,剛剛還想著,原先在家白白凈凈的女兒,常年在田間地頭勞作,還指不定變成什么樣子了。
    真的見著了,靳小琪方才撲進她懷里的那一瞬,靳母不禁一陣恍惚。
    個子好像還長高了一點兒。
    而且,和之前在家里的時候相比,好像還變胖了。
    “不哭了,不哭了!”
    靳小琪眼眶含著淚,硬擠出了一張笑臉,抬手替靳母拭去了臉上的淚水。
    “我真的挺好的,媽,您不是都看見了嗎?”
    母女兩個寒暄了一陣,靳小琪這才想起來,李天明還在一旁呢。
    “爸、媽,大哥,這就是天亮的大哥!”
    方才靳父和靳立桐就在打量著李天明,原想著這就是靳小琪的對象,沒想到是對象的大哥。
    “叔,嬸子,我是天亮的大哥,李天明!”
    “哦!你……你好!”
    靳小琪也曾在家信里提到過李天明,在她的描述中,李天明是個頂有本事的人。
    “這地方冷,咱們就別在這兒聊了?!?
    得知靳小琪父母和哥哥要來海城,李天明提前給孫立打了電話,在鋼鐵廠的招待所安排好了房間。
    “小琪,知道在哪下車嗎?”
    現(xiàn)在外面下著雪,總不能讓靳父靳母坐在車斗里送過去。
    來的路上,李天明就和靳小琪商量好了,等接到人,由她帶著坐公交車去鋼鐵廠。>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