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年底之后,李天明就再也沒見過王作先了,年初去了趟海城,結果連王作先的面都沒見著,只是聽劉秘書說,王作先的情況不是很好。
    時隔半年,再次見到王作先,感覺他明顯消瘦了不少,倒是精神頭一如當初。
    立刻有一起來的鄉(xiāng)親上前,接過了擔架。
    說是擔架,其實不過就是一塊門板。
    “天明,你怎么在這兒?”
    來的路上經(jīng)過李家臺子的時候,王作先還曾想著拐進去看看,但又實在擔心永河縣城的情況,準備晚上抽時間再去。
    沒想到卻在縣城見到了李天明。
    不等李天明說話,李學國便替他答道:“天明是來幫著救災的,李家臺子一共來了三十多人。”
    如果不是那輛大解放實在裝不下了,來得還會更多。
    王作先聞,心里感到了些許安慰,他果然沒看錯人。
    “村里的情況怎么樣?”
    “沒多大事,塌了幾間土坯房,就是……有個女知青的腿被砸斷了,已經(jīng)送過來做了手術!”
    聽到人沒事,王作先就放心了。
    “王主任,我們還得去救人,先不和您說了!”
    王作先點點頭:“注意安全!”
    余震時不時的發(fā)生,之前在救人的時候,已經(jīng)有好幾個人被砸傷了,好在并不嚴重。
    臨近天黑,海城市發(fā)來的救災物資,防疫物資,還有人員終于趕到了。
    王作先當即指示,先搭建帳篷,救治傷員。
    只有將受災群眾安頓下來,局勢才能初步得到控制。
    人手多了,干起活來,也是進度飛快。
    天黑之前,縣城幾個比較空曠的地方,搭起了成片的帳篷。
    有了棲身之所,吃著熱乎的飯菜,人們的情緒也漸漸平穩(wěn),只是被埋在廢墟下的親人還不知道是死是活,實在讓人揪心。
    呼……
    李天明披著件雨衣,靠著一處斷墻坐下,顧不上臟凈,三兩口就把手里的饅頭給吃了下去。
    肚子里有了糧食,感覺力氣又漸漸地恢復了。
    不遠處的一個帳篷里亮著燈,王作先正和永河縣委的領導班子,商量接下來的救災事宜。
    “縣醫(yī)院這邊已經(jīng)清理干凈了,一共有……”
    李學國說著,突然感覺嗓子一陣干澀,好半晌才接著說道。
    “兩名醫(yī)生,四名護士遇難,另外還有十三人不同程度受傷?!?
    王作先強撐著沉重的心情,問到:“確定沒有漏掉的?”
    “已經(jīng)讓縣醫(yī)院的院長、副院長,還有各個科室的主任確認過了,沒有漏掉的!”
    “縣里的中學和小學的情況怎么樣?”
    “地震的時候是在半夜,小學校里除了門衛(wèi)沒有人,中學……”
    永河縣一共有兩所中學,其中高中部大部分都是住校生。
    “一中現(xiàn)在……遇難的學生有……75人,二中……遇難59人,還沒有被找到的學生一共有……92人!”
    說到最后,李學國已經(jīng)紅了眼眶,聲音哽咽著,幾乎要哭出聲來。
    “現(xiàn)在是哭的時候嗎?”
    王作先語氣嚴厲。
    “組織人竭盡全力的搜救,活要見人,死……死要見尸!”
    王作先同樣難受。
    “市委已經(jīng)向所有的縣、鄉(xiāng)鎮(zhèn)、村莊派了聯(lián)絡員,永河縣這邊,每一個鄉(xiāng)鎮(zhèn)、村莊,縣委也要派人一同下去,務必做到不漏一村,不漏一人,所有的數(shù)字,你也要統(tǒng)計好,明白沒有?”
    李學國點頭,他當然明白,等到救災結束之后,上級領導也要向海城要數(shù)據(jù)。
    “縣城內部,也要展開地毯式搜尋,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盡到百分之百的努力,竭盡全力挽救每一名群眾的生命?!?
    “是!”
    交代完工作,王作先緊接著又去了幾個臨時的安置點,慰問受災群眾,面對著親人離世,痛哭哀嚎的人們,王作先的心情也是越發(fā)沉重。
    等回到臨時指揮部的時候,已經(jīng)是夜里10點多了,剛要進帳篷,就看到不遠處正躺著一片人,上面只搭了塊塑料布避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