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風首次接觸神農(nóng)經(jīng),就能夠掌控一千的溫度,這個消息不脛而走,先是在農(nóng)家弟子之中,傳的沸沸揚揚,很快也傳遍了整個稷下學宮。
首先,是傳到了祭酒荀子那里。
“哈哈……”荀子聽聞了葉風一鳴驚人的壯舉后,也不由得發(fā)自內(nèi)心的大笑,“不錯不錯,原以為他修為平平,沒想到潛力驚人!”
一想到此人,乃是自己引入學宮,不至于大才流失,也深以為傲。
仿佛伯樂發(fā)現(xiàn)了千里馬一般。
“師父,您怎么還能笑得出來???”
下首,一名弟子卻著急忙慌地道:“此人是你引入學宮,理應首選我們?nèi)寮?,怎么能平白無故的,讓他加入了農(nóng)家呢???”
“他有如此潛力,竟去種地,豈不是白瞎?若是能讀圣賢書,說不定我們?nèi)寮?,又能出一圣賢,甚至是半圣!”
說話之人,三十歲左右,書生打扮,一副皇上不急太監(jiān)急的模樣。
此人乃是張蒼,荀子的高徒,相傳他活了一百多歲,后期還幫助劉邦去爭天下,拜為宰相。
但年輕時的張蒼,追隨在荀子左右,學習他的思想,受益極大。
“呵呵!”荀子卻不以為然,笑著說道,“農(nóng)家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們當然要去尊重個人的意愿,豈能強加于人?”
“強扭的瓜不甜,這個道理,你不會不知道吧?”
“唉!”張蒼重重的嘆息一聲,“師父,你總是這樣,所以身邊的高徒,卻一個個離你而去!”
“韓非、李斯,皆當世大才,明明師從于你,最后卻被法家給挖走了!外界都傳說,您最擅長教叛徒,害得我在外,也被人指指點點?!?
“現(xiàn)在,眼看到手的潛力股,您又拱手讓與了農(nóng)家!唉!”
張蒼對于師父這種與世無爭的豁達態(tài)度,很是不解,也很是郁悶。
眾所周知,韓非子、李斯,早年可都是荀子的門生,結(jié)果學有所成以后,竟叛出了儒家,反而成為了法家的代表人物,而法家可是跟儒家,水火不容!
這就好比后世清北大學的高材生,畢業(yè)后紛紛投奔米利堅,甚至倒過頭來跟大夏為敵,這種感覺,就像是吃了蒼蠅一般難受。
“無所謂!”荀子生性豁達,秉承君子不爭的原則,“反正都是學宮的弟子,加入哪一家,又有什么區(qū)別?最終,不還是代表了稷下學宮?”
“唉,區(qū)別可大了!”說話間,張蒼站起身來,“我們不爭,漸漸的好苗子,可就都被其他各大家給搶走了,此消彼長之下,我們?nèi)寮?,豈不是就要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