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回到寮房,腦海里還不斷回蕩著善商比丘的故事,一夜好眠。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他的臉上,他悠悠轉(zhuǎn)醒,簡單洗漱后,便又滿心期待地前往講經(jīng)堂。
講經(jīng)堂內(nèi),眾人一如既往地安靜等待。高僧神色平和,輕啟雙唇,開始講述《佛說百業(yè)經(jīng)》的。
故事發(fā)生在王舍城,城中有一位名叫阿那律的年輕畫師。在小普的想象中,阿那律身形清瘦,一襲素色麻衣,腰間系著一條破舊的布帶,手中總是握著畫筆,眼神里透著對藝術(shù)純粹的執(zhí)著與熱愛。阿那律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匠家庭,自幼便對繪畫展現(xiàn)出極高的天賦。他常常對著山川、樹木、飛鳥等自然萬物寫生,筆下的畫作栩栩如生,在王舍城漸漸小有名氣。
阿那律乃是一名繪畫界的奇才,其繪畫技藝之高超令人贊嘆不已。然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他的性格卻是極為傲慢。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有人對他的畫作稍加稱贊,他立刻就會變得飄飄然起來,仿佛整個世界都唯他獨尊一般。他那雙眼睛里再也容不下別人,完全沉浸在了自我陶醉之中。
阿那律一直堅信,自己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出眾的繪畫天賦,皆是因為上天對他的特別眷顧和恩賜。在他看來,這世上根本沒有任何人可以與之相媲美。因此,當(dāng)面對其他畫師的作品時,他往往都是一臉的不屑一顧。不僅如此,他還經(jīng)常毫不留情地對這些作品加以貶低和嘲諷,絲毫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在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的時候,阿那律最為注重的便是作品表面的華麗程度以及各種復(fù)雜的繪畫技巧。至于那些深藏于畫作之中、能夠觸動人心弦的內(nèi)在情感與精神層面的東西,他則全然不顧。似乎只有通過外在的華美表現(xiàn)才能彰顯出他的卓越才華,而真正能夠引發(fā)人們共鳴的深層次內(nèi)涵卻被他無情地拋諸腦后。
王舍城有一座古老的寺廟,寺內(nèi)墻壁斑駁,急需繪制新的壁畫。寺廟的住持聽聞阿那律的名聲,便邀請他前來作畫。阿那律欣然應(yīng)允,心中想著這是一個能讓自己名聲大噪的好機會。他來到寺廟后,便開始著手創(chuàng)作,憑借著嫻熟的技藝,很快就完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壁畫。寺廟中的僧人和前來朝拜的信眾看到這些壁畫后,紛紛對阿那律贊不絕口,阿那律的傲慢之心也愈發(fā)膨脹。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這美好的景象并沒有持續(xù)太久。就在某一天,天空突然被烏云籠罩,狂風(fēng)呼嘯著席卷而來,緊接著,一場罕見而又兇猛的暴雨毫無征兆地襲擊了王舍城。
這場暴雨來勢洶洶,如同一頭失控的巨獸,肆意踐踏著這座城市。寺廟那本就因歲月侵蝕而顯得破舊不堪的屋頂,此刻更是難以抵擋雨水的猛烈沖擊。年久失修的屋瓦紛紛破裂,雨水順著縫隙瘋狂地滲漏進來,無情地沖刷著寺內(nèi)的一切。
可憐的阿那律精心繪制的那些美輪美奐的壁畫,自然也未能幸免。原本色彩鮮艷、線條流暢的畫面,在雨水的肆虐下逐漸變得模糊不清,顏料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道難看的痕跡。最后,這些壁畫幾乎完全失去了原有的模樣,變得面目全非,慘不忍睹。
當(dāng)阿那律得知這個噩耗之后,他的心仿佛瞬間墜入了無底深淵。那可是他花費了無數(shù)個日夜,傾注了全部心血才完成的藝術(shù)杰作??!如今卻因為一場天災(zāi)和人為的疏忽,就這樣毀于一旦,怎能不讓他感到萬分懊惱?
與此同時,一股強烈的怨氣也從他心底涌起。他開始埋怨起寺廟的住持們,認為正是由于他們沒有盡到妥善保管藝術(shù)品的責(zé)任,才導(dǎo)致了如此慘重的損失。他不禁想,如果當(dāng)初他們能夠及時修繕屋頂,或者采取一些有效的防護措施,也許這一切都可以避免。
就在阿那律沉浸在憤怒與沮喪之中時,他偶然遇到了一位云游至此的高僧。高僧看到阿那律滿臉愁容,便上前詢問緣由。阿那律將事情的經(jīng)過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高僧,高僧聽后,微微一笑,說道:“年輕人,你只看到了畫作的表象,卻未領(lǐng)悟繪畫的真諦。真正的藝術(shù),不在于技巧的高超,而在于能傳遞出內(nèi)心的慈悲與智慧,能給眾生帶來心靈的慰藉。你的傲慢與功利之心,蒙蔽了你的雙眼,讓你偏離了藝術(shù)的正道。”
阿那律聽到這番話之后,心中猛地一顫,仿佛被一道驚雷擊中一般。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地站在原地,一時間竟說不出話來。長久以來,他都堅信自己所選擇的繪畫道路是正確無誤的,并且一直在這條路上奮力前行,不斷追求著更高超的技藝和更完美的表現(xiàn)形式。然而,此刻卻有人告訴他,他已經(jīng)偏離了最初的方向,這讓他感到難以置信。
在震驚過后,阿那律緩緩回過神來,開始認真反思起自己過往的一一行。那些曾經(jīng)自以為是的堅持、對他人意見的不屑一顧以及在繪畫技巧上過度沉迷而忽略了內(nèi)在精神的表達……種種畫面如同電影般在他腦海中一一閃過,每一幅都讓他深感慚愧和懊悔。此時的他,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愧疚之情。
自那日起,阿那律痛定思痛,決定做出改變。他頻繁地追隨在高僧左右,虛心聆聽他們講解佛法要義,并用心去領(lǐng)悟其中蘊含的深刻哲理。在日復(fù)一日的佛法熏陶之下,阿那律原本浮躁的心漸漸平靜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謙遜和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