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视频综合在线-亚洲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国产在线观看自拍av-久久婷婷六月丁香综合啪

繁體版 簡體版
01小說網(wǎng) > 修仙修傻了 > 第214章 法身非相分

第214章 法身非相分

。小普在菩提樹下結束了一下午的靜思,緩緩起身,他的面容平靜而祥和,眼中卻透著一種歷經(jīng)思索后的深邃與堅定。

晚間,法堂內燭火搖曳,柔和的光芒驅散了黑暗,也照亮了眾弟子們充滿期待的面龐。檀香裊裊,氤氳在空氣中,為這莊嚴的法堂增添了幾分神秘而寧靜的氛圍。待眾人坐定,佛陀那慈悲的聲音再次響起:“須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小普心中默默翻譯:“須菩提,你們覺得,可以憑借三十二種殊勝的身相來認識如來嗎?”他微微皺眉,陷入沉思。在世俗的觀念里,人們往往習慣通過外在的形象、特征來識別和判斷事物。對于佛陀,在常人的認知中,他的降生伴隨著諸多祥瑞,自幼便展現(xiàn)出非凡的氣質,成年后更是以一種超脫常人的智慧和慈悲行走世間。他的三十二相,每一相都有著獨特的祥瑞象征,比如那如紺青琉璃般的雙眸,深邃而慈悲,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的本質;那高聳而圓潤的肉髻,象征著他至高無上的智慧和覺悟,是修行圓滿的標志。很多人將這些殊勝的相視為佛陀的真實標志,認為見到這樣殊勝的相,便是見到了如來。

但小普隱隱覺得,事情并非如此簡單。想起之前對佛法中“空性”與“離相”的領悟,他愈發(fā)覺得這其中定有更深層次的含義。曾經(jīng),他在禪修中深入探究“空性”的奧秘,明白世間萬物皆由因緣和合而生,沒有固定不變的實體,一切都在不斷變化流轉之中,這便是“空性”的本質。而“離相”則是要我們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不執(zhí)著于事物的外在形態(tài)。那么對于佛陀的三十二相,是否也不應僅僅從表面去理解呢?

這時,須菩提尊者起身,恭敬地回答道:“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毙∑招闹幸惑@,須菩提尊者竟如此回答,難道自己的理解有誤?可未等他過多思索,佛陀便說道:“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圣王則是如來?!毙∑账查g恍然大悟,轉輪圣王也擁有三十二相。轉輪圣王在世間以強大的統(tǒng)治力和福德著稱,他能以正義和慈悲治理國家,使百姓安居樂業(yè)。但他與如來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如來是覺悟了宇宙人生真相的智者,是超越了世俗的煩惱和執(zhí)著,達到了究竟解脫的境界。如果僅以三十二相來判斷是否為如來,那豈不是將轉輪圣王與如來混淆了?這顯然是不對的,可見不能僅僅通過外在的相來認識如來。

小普想到,人們總是容易被表象所迷惑。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根據(jù)一個人的外貌、穿著、身份地位來評判他人,卻忽略了內在的品質和精神。比如,看到一個身著華麗服飾、佩戴珍貴珠寶的人,我們可能會下意識地認為他富有、高貴,擁有幸福的生活;而看到一個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人,我們或許會心生憐憫,覺得他命運悲慘。然而,外在的裝扮和容貌并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真實內心。也許那個穿著華麗的人內心空虛,被無盡的欲望所折磨;而看似落魄的人,內心卻充滿了善良和智慧,擁有真正的富足。

就如同世人看到佛陀的三十二相,便以為這就是佛陀的全部,卻不知如來的真實境界是超越一切相的。真正的如來,是法身如來,是一種無所不在、充滿宇宙的智慧和慈悲的體現(xiàn),并非局限于這有形的三十二相之中。法身如來是宇宙萬物的本質,是一切眾生本具的佛性,它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須菩提尊者似乎也立刻明白了佛陀的深意,再次起身,恭敬地說道:“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狈鹜游⑿χc頭,認可了須菩提的回答,隨后說道:“須菩提,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小普心中一震,這幾句話如同一記警鐘,重重地敲在他的心上。原來,不僅不能以三十二相觀如來,甚至不能以任何外在的色、聲等去尋求如來。如果執(zhí)著于這些外在的東西,便是走上了邪道,無法真正見到如來。

色,不僅僅是指我們肉眼可見的顏色、形狀、物體等外在形象,還包括我們內心對美好事物的貪戀和執(zhí)著。比如,我們會對美麗的風景、精致的物品產(chǎn)生喜愛和占有欲,這種貪戀就是對色的執(zhí)著。而聲,也不只是單純的聲音,還涵蓋了我們對他人語的過度在意,無論是贊美還是批評,都可能讓我們的內心產(chǎn)生波動。如果我們試圖通過追求這些外在的色、聲來尋找如來,就如同在虛幻的夢境中尋找真實,永遠無法觸及到如來的真諦。

小普聯(lián)想到自己的修行之路,曾經(jīng)他也會在心中勾勒佛陀的形象,期待能在某種神奇的景象中見到佛陀的真身。在一些修行的關鍵時刻,他會幻想佛陀以莊嚴的三十二相出現(xiàn)在眼前,給予他指引和加持。現(xiàn)在想來,這都是因為自己的執(zhí)著和分別心。真正的修行,不是去追求外在的神秘體驗和形象,而是要在內心深處去領悟佛法的真諦,去證悟那超越一切相的法身如來。

法堂中的弟子們也都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一位年輕的弟子忍不住問道:“世尊,既然不能以相、色、聲求如來,那我們究竟該如何才能見到如來呢?”眾人的目光紛紛投向佛陀,期待著那智慧的解答。

佛陀慈悲地看著眾人,緩緩說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小普反復咀嚼著這句話,心中如撥云見日般明亮起來。世間一切有形有相的事物,都是虛幻不實的,它們如同鏡花水月,轉瞬即逝。我們所看到的山河大地、花鳥魚蟲,我們所擁有的財富、地位、名譽,乃至我們的身體和思想,都在不斷變化之中,沒有永恒不變的實體。就像春天盛開的花朵,嬌艷欲滴,美麗動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它會逐漸凋零,化為塵土。我們執(zhí)著于花朵盛開時的美麗,卻忽略了它必然消逝的本質。

只有當我們能夠洞察到這些相的本質是空性,不被其迷惑,不執(zhí)著于它們,才能見到真正的如來。這就如同我們在生活中,不被功名利祿、愛恨情仇等種種表象所束縛,以一顆清-->>凈、平等、無分別的心去看待世界,才能體悟到佛法的真諦,見到心中的如來。當我們面對他人的贊美時,不沾沾自喜,因為贊美只是一時的語,它并不能定義我們的真實價值;當我們遭遇批評時,也不心生怨恨或沮喪,因為批評同樣是虛幻的,它只是他人的觀點和看法。我們要明白,真正的自己并非由他人的評價所定義,而是內心的覺悟和智慧。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