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看著怡寶,這小女孩還真是一個寶??!
想不到自己隨便收個弟子都這樣出色。
他見孔子也進入了悟道狀態(tài),便拉著怡寶,
"下一位選誰?"
"師父,你以道德經(jīng)悟道,要不要直接見一見李耳?"
"好主意!走你。"
小普與怡寶穿越那閃爍著神秘光芒的時空之門,仿若穿越了歷史的長河與歲月的迷霧。
轉(zhuǎn)瞬之間,便來到了一處寧靜而祥和的所在。
眼前是一座古樸而簡陋的草廬,周圍環(huán)繞著郁郁蔥蔥的松柏,松枝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發(fā)出沙沙的聲響,似在低吟著古老的道韻。
不遠處,一條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溪水撞擊在石塊上,濺起晶瑩的水花,宛如跳動的精靈。
此時,老子李耳正靜坐在草廬前的一方石凳之上,他面容清癯,眼神深邃而寧靜,仿若洞悉世間萬物的奧秘。
長長的白發(fā)與胡須隨風輕輕飄動,更增添了幾分超凡脫俗的仙風道骨。
小普與怡寶輕步上前,小普恭敬地行禮道:“晚輩小普,攜弟子怡寶,特來拜見老君。久仰老君道德高深,如仰巍峨之高山,今日冒昧前來,望老君不吝賜教?!?
老子微微抬起頭,目光平和地看著他們,聲音低沉而醇厚,猶如洪鐘鳴響:“遠方來客,既有所求,可坐下說?!?
怡寶率先開口,眼中閃爍著好奇與敬仰的光芒:“老君,您所著《道德經(jīng)》,開篇便‘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此句深奧玄妙,弟子愚鈍,難以徹悟其中真諦。道究竟為何物?它無形無象,卻又似主宰著世間的一切運行,這該如何理解?”
老子輕輕一笑,那笑容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與慈悲:“道者,乃天地萬物之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非尋??芍铮喾枪潭ㄖ晒?。道如那浩渺之蒼穹,包容萬象;似那深邃之滄海,孕育萬物。世間諸般變化,皆循道而行。就如日月交替、四季輪轉(zhuǎn),皆有其內(nèi)在之道。人們?nèi)沼枚恢?,行走坐臥、呼吸吐納,皆在道中。”
小普思索片刻,問道:“老君,您‘無為而治’,然于世間,若無為,如何推動社會之進步,如何保百姓之安寧?此與儒家之積極入世似乎大相徑庭,又該如何平衡?”
老子微微搖頭,說道:“無為并非無所作為,而是不妄為、不亂為。順應自然之理,不強行干預。猶如那農(nóng)夫耕種,依時節(jié)播種、澆水、施肥,不過分強求,作物自會生長。為政者若能無為,減少苛政與擾民之舉,使百姓自然發(fā)展,社會自會趨于和諧。儒家入世,有其積極之處,然若過于刻意,恐失之偏頗。道儒二者,恰似陰陽兩極,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平衡之道,在于明了何時可為,何時當止?!?
怡寶又問道:“老君,《道德經(jīng)》中云‘柔弱勝剛強’,在這世間,強者為尊似乎才是常理,為何柔弱反而能勝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