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普自知被鴻蒙天道封禁了佛門的神通以及修為和感悟,只要還在這鴻蒙天,哪怕是靈界這幻靈塔中,也是不可能再修佛法!
然而自打從地藏手中獲得道德經(jīng)并參悟之后,小普才知道這是一條不同的修煉之路!佛門是內(nèi)修從極致的苦行中壓榨自身的潛力,從而領(lǐng)悟自性,不向外求!從而圓滿自身佛性,得到解脫!
而道德經(jīng)之道,則是從未知中尋求答案。
博眾之長而強(qiáng)自身,于平凡中創(chuàng)造不平凡!
小普深知看似出了幽影魔神的輪回地獄,實則還在其輪回之中。靈界經(jīng)歷的一切,看似沒有幽影魔神什么事,實則他還在冥冥之中掌控著。自己經(jīng)歷一輪又一輪的幻境及考驗,以及收獲寶藏,看似在成長,其實是一只無形的手在偷偷指引自己的欲望之心在輪回。以強(qiáng)大的力量為誘惑,使自己在輪回幻境中不得出離!
這般明悟之后,小普決定坐而悟道,參悟道德經(jīng)。
然而道不賤賣,法不輕傳!
若非在地獄中遇到的地藏,極有可能小普沉淪于這鴻蒙天輪回之中。此時之因,當(dāng)有未來之果。唉,隨他去吧!
小普不再思想其他,專心參悟道德經(jīng)。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這個寫道德經(jīng)的高人文字造詣比佛祖高明?。〉揽梢哉f道?名可以冠名?并非永恒的道?并非永恒的名?結(jié)合一下,那就是:可以用語表述的“道”,不是永恒的“道”;可以說出的“名”,不是永恒的“名”。永恒的道是不可說的,永恒的名也是不可說的。
無名,天地的開端?有名,萬物的母親?結(jié)合一下,“無”是天地的本始,“有”是萬物的根源。原來天地本是沒有的,那萬物從何而來?萬物有個母親,那就是"有"只要心中誕生了有,才有了這個世界的萬物。小普至此才醒悟,一切都是從心的虛幻中生出來的。這個天地,這個萬物皆從輪回幻境中生出。有了這個明悟,打破這個與心結(jié)合的輪回幻境就有了基礎(chǔ)。
故常無欲,因此保持沒有欲望。以觀其妙,用以觀察這個妙?故常有欲,因此保持有欲望。以觀其徼,用以觀察這個徼?結(jié)合一下,所以,常常從“無”中觀察道的奧妙;常常從“有”中觀察道的端倪。小普又悟了!在之前幻境中努力闖關(guān),似有收獲諸多法術(shù)的用法與經(jīng)驗,這就是強(qiáng)大之道!而此刻靜坐不再被強(qiáng)大之道困擾,而保持超脫。妙用??!這個妙用得好?。?
在這個神秘莫測的世界里,存在著兩種看似截然不同卻又緊密相連的概念——“無”與“有”。它們宛如一對孿生兄弟,一同現(xiàn)身于世間,但卻各自擁有獨特的名號。人們將其合稱為“玄”,這個稱呼充滿了無盡的奧秘與深邃。
所謂玄之又玄,便是那難以捉摸、深奧至極的境界?!盁o”和“有”雖然來源相同,仿佛出自同一根源,但它們的名稱卻大相徑庭。這種差異并非簡單的表面現(xiàn)象,而是蘊含著宇宙萬物運行規(guī)律的深層密碼。
當(dāng)我們深入探究這一奇妙的組合時,便會發(fā)現(xiàn)其中隱藏著無數(shù)的玄機(jī)?!盁o”代表著虛無、空靈,它如同廣袤無垠的虛空一般,包容著一切可能性;而“有”則象征著實存、具體,它是構(gòu)成我們所感知到的現(xiàn)實世界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