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有多少?王家有多少?鄭家有多少?天下有多少?
而朱威要做的事,必將會與這些人為敵。
一個兩個不可怕,十個二十個呢?一百個兩百個呢?
雖然不愿意承認,可是不論是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這類人才是社會往前發(fā)展的最大助力。
他們有比普通人更加豐富的知識,有比普通人更加犀利的眼光,也對這個世界有著非比尋常的認識。
若是沒有這種人,除了社會發(fā)展將會陷入停滯之外,還有很大的可能會引發(fā)別的亂子。
徐夢瑤說的沒錯,穩(wěn)定的社會是需要階級的,如同金字塔一般的結(jié)構(gòu)才是最穩(wěn)定的。
可是,人心人性與學識無關(guān)。
自己若是有能力,讓家人朋友過的更好,付出的是其他并不重要的普通人過的差一點而已,你會如何做?
一次能夠拒絕,兩次呢?
兩次能夠拒絕,十次呢?百次呢?
而只要念頭松動一次,就一發(fā)不可收拾了。
而當時人們的思想是什么?見到官和有錢了,還有許多人想著下跪,人啊,最難改變的就是習慣,而有些習慣會隨著耳濡目染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一代一代都是這么懦弱,他們不會反抗,或者說,他們覺得天經(jīng)地義。
而面對這種現(xiàn)實又無奈的情況,又能如何做呢?
曾經(jīng)的中國,有一個人,讓底層人將那些高階級的人踩在腳下。
那場長達幾十年的計劃之中,高階級群體,除了科研人員之外,其余的…無一例外,都變成人人喊打的老鼠。
這樣做也讓社會發(fā)展陷入停滯,也讓許多人人人自危,更讓許多人變得心理扭曲。
好似并不是一個很好的計劃。
但是…也正是因為有了那個計劃,讓底層人民,真正覺醒了。
底層人不會對高階級的人聽計從了,不會對高階級的人搖頭擺尾了。
雖說社會的發(fā)展還會催生階級分化,可是這個計劃本身最大的牛逼之處根本不在那些年。
而是用這些年的時間,用整個社會的動蕩,給所有人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哪怕過了幾十年幾百年,哪怕已經(jīng)換了好幾代人,這顆種子依然會在。
這顆種子在底層人民再次受到壓迫的時候,再次活不下去的時候,能夠義無反顧的進行斗爭。
從打土豪分田地,到打擊資本主義,再到反對封建和文化革命。
可以說,在教員活著的時候,一直竭盡所能縮小所有人之間的差距。
讓官僚與百姓一樣,讓知識分子與農(nóng)民一樣,讓那些想要壓迫百姓獲得好處的人得不償失。
讓所有人都知道了平等。
可是這還不夠,那些人如同打不死的蟑螂,在教員離去之后,依舊與其他人有些明顯的階級之分。
而另外一個老人家,他磨掉了一整代人,讓大學整整十年都沒有新鮮血液。
在當時那種社會環(huán)境下,有錢人,高階級的人,獲取知識的途徑比普通人簡單的多,普通人整天想著是怎樣不餓肚子,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學習。
這就會導(dǎo)致一個后果,讓原本為國家選材的高考,變成獨屬于高階級人的私有領(lǐng)地。
人的自私是本性,很多人爬上懸崖之后,會踢掉梯子,因為懸崖上的風景,他不不想讓別人和他搶奪。
如此不用多長時間,只需要十年,滿朝文武就不會再有新鮮的底層人血液了,這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致命的。
所以,高考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被這個老人家停止了十年,毀掉了一代人,為的…也是平等,他用盡全力讓所有人盡量站在同一起跑線,努力壓縮階級之間的差距。
讓許多底層人,真正的逆天改命。
徐夢瑤問朱威的那些話,其實朱威早都有答案了,現(xiàn)成的答案,抄上就是了。
秦冉兒站在門外給朱威說今夜要和徐夢瑤徹夜長談,讓朱威早些休息。
朱威這才松了一口氣,明日出發(fā)遼東,有足夠的時間去想,如何應(yīng)對徐夢瑤。
……
遼東,山海關(guān)。
俞咨皋的船隊,提前半天,終于到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