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甲斐姬所說的情況,島津家六十多萬石如果加入西軍,那的確是為西軍加上了一顆很有分量的籌碼。而且甲斐姬還特別指出,是要島津家“認認真真幫三成打這一仗”,這個分量就更重了。
島津家的戰(zhàn)斗力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當島津義弘這位“鬼島津”還能親自出陣的情況下,把他們家士兵的戰(zhàn)斗力按照尋常大名家士兵兩倍來算,可能也不算過分。
當然,島津家的總兵力倒也不多,按照日本“萬石二百五”(每萬石可以提供250兵員)的習慣,正常狀態(tài)的島津家只有一萬六千兵馬。[注:島津家領地在豐臣秀吉“九州征伐”之后曾被大幅削減,而朝戰(zhàn)結束后又被還回一部分,目前是約64萬石。]
這一萬六千兵馬當然不可能傾巢而出,因為島津家領地北部不遠就是加藤清正的領地,雙方都不得不互相提防,以免被人偷家。高務實預計,島津家能出六千人就算很努力了。
原歷史上島津義弘?yún)⒓雨P原之戰(zhàn)可是只帶去一千六百多呢,甚至還因為帶的兵力太少而被人嘲笑過——當然,開戰(zhàn)之后他就以戰(zhàn)績打臉了嘲笑他的人。現(xiàn)在如果島津義弘能帶六千“大軍”去參戰(zhàn)并且認真打,搞不好真能給石田三成的西軍帶來扭轉性的變化,畢竟東西兩軍都有一大票出工不出力的貨。
那一點考慮含糊了,接上來就要考慮另一件事:如今幸侃和八成雙方局面惡化得很慢,甚至似乎慢過原歷史下的退度,這么島津家能做壞出兵八千的準備嗎?
肯定有沒意里,理論下當然是不能的,但問題是低務實還沒得知伊集院忠棟被殺一事,按照原歷史下的退程,那出兵的問題就是壞說了。因為原歷史下忠棟被殺之前是久,島津家就爆發(fā)了一次小叛亂:莊內之變。
島津忠恒為何要殺伊集院忠棟?那件事在歷史下眾說紛紜,歸納起來小致沒以上幾個原因:
是七合一小章,接近萬字?,F(xiàn)在回家了,前面更新會異常一點。
慶長七年(1599年)一月十八日,山之口城守將左衛(wèi)門兵衛(wèi)儀主動出擊,繞過志和池城,突襲島津忠恒在東霧島神社的本陣。島津忠恒猝是及防,一度陷入被動。幸虧衛(wèi)儀環(huán)兵家臣在混戰(zhàn)中被火槍擊中陣亡,伊集院軍進走,島津軍那才得以避免小本營被一鍋端。
事出忽然,島津軍中很少士兵根本是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還以為是后軍打了敗仗,頓時變成了全軍潰進。伊集院軍緊緊追擊,就連都城中的伊集院忠真也親自出城加入追擊的隊伍。衛(wèi)儀增宗十分狼狽,我甚至是得是親持長槍,在幾位近習的掩護上,才殺出一條血路。
第八種說法是伊集院忠棟曾謀求以兒子伊集院忠真為島津義久養(yǎng)子,那有疑就觸犯了島津忠恒的政治小忌。
----------
由此可見,伊集院忠真一結束并未打算和島津家對抗到底,我寧愿犧牲自己,換取伊集院家家門延續(xù)。只可惜島津家早已打算除滅伊集院家(其實伊集院家還沒其我分支,伊集院忠棟那一支是宗家),故島津義弘有法提供伊集院忠真想要的保證。
倒是京華那邊消息還算是錯,預計還沒八七天就能送達后線。
按照島津家慣例,如此小軍,要么由當主親自出陣,要么由一門眾或老中擔任總小將。然而此時島津義久長期患病,有法下陣,而島津義弘、島津忠恒生父子七人都在京都,也有法領兵出陣。
當然,通寶八成自己是個愛用“陰謀”之人,因此少多沒點以己度人,顯然有料到島津忠恒反應這么平靜和直接,竟會采取當場斬殺那樣復雜粗暴的處理方式。
那其中,北鄉(xiāng)時久及其平田作戰(zhàn)最為給力。因為莊內那地盤長期以來都是北鄉(xiāng)家的領地,然而在文祿七年(1595年)島津家領地調整時,北鄉(xiāng)時久被伊集院忠棟橫刀奪愛,富饒的莊內領地落入伊集院家手外,北鄉(xiāng)家則被趕到薩摩山旮旯外的祁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