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桂到底做什么去了?
孔東儒從高務實的兵憲衙門出來之后,腦子里一直帶著這個問題,他匆匆往家里趕,準備派家丁立刻跑一趟復州,一定要趕到兵憲衙門的人到達復州之前把消息送到李如桂手里。
至于李如桂接到消息之后是俯首就擒,還是逃之夭夭,那就不關他孔東儒的事了。他雖然是跟著李成梁打仗混到的今天這一步,但既然已是參將,自身便也有了發(fā)展成為將門的基礎,豈能為了李家一侄兒把自己搭進去?
強龍和地頭蛇到底誰更厲害,這個問題他孔東儒不知道答案,但他很清楚另外一點:不管是高務實這條強龍,還是李成梁這條地頭蛇,至少弄死他孔某人,都是輕而易舉、不費吹灰之力的。
這種神仙打架的事,老子可不敢瞎摻和,但是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派家丁通知一下李如桂,那就已經(jīng)是看在寧遠伯帶著爺拿了不少軍功的份上,豁出去幫他出一把子力了!難道還指望爺當場頂撞高兵憲?
嘿,你李如桂有這個狗膽,那是你大伯李總戎厲害,給李家掙來了十幾個蔭官名額,你這李家侄少爺沒吃過虧,從小就蔭官上任,又有大伯護著,不知道文官的厲害。
可爺就不同了,爺家里世襲不過是個指揮僉事,偏偏遼海衛(wèi)的世襲指揮僉事有十幾個,一開始只做得個把總。
二十年打拼,沖鋒陷陣、殿后死戰(zhàn)不知凡幾,這才從指揮僉事干到指揮同知、指揮使、都司,差遣從把總干到守備、游擊,直到今日的參將。
爺?shù)那奥啡绱似D辛,哪敢不珍惜今日之地位得來不易?就算不為自己考慮,爺還有三個兒子要考慮呢!
那么,李如桂到底去哪了呢?這件事要從半個月前說起。
半個月前,身在復州的李如桂接到從李成梁那里送來的兩個消息:第一個消息是高務實接任遼東苑馬寺卿,很快就要抵達蓋州上任了;第二個消息是李成梁接到報告,說昔日王杲之子阿臺聯(lián)合了另外一名女真首領阿海,從靜遠榆林入寇,李成梁煩不勝煩,打算這次去直接滅了阿臺,要求他隨軍從征。
與這兩則消息一同抵達的,還有李成梁的一封簡單書信,信中李成梁說他和高務實“一見如故,相談甚歡”,要求李如桂先“執(zhí)子侄禮”去拜訪高務實,求得高務實的同意,然后直接來東寧衛(wèi)與他會合,并且李成梁很是自信的告訴李如桂:“無須提調大兵,帶爾家丁即可”。
李如桂一看到這封信就“明白”了,和遼東其他幾位兵備道一樣,這位高兵憲雖然在傳中被吹噓得宛如天神下凡,但其實也就是個普通人,一樣被他大伯李成梁輕松搞定,現(xiàn)在也是李家的盟友了——要不然,大伯怎么會特意交代他去面見高務實時要“執(zhí)子侄禮”?
執(zhí)子侄禮雖然聽起來有點丟份,但這話是要看人來的,執(zhí)子侄禮,總比自稱門下走狗要高貴多了吧?
所以,李如桂二話不說,帶起自己的三百多家丁就出發(fā)了。
別看只有三百多人,家丁可不是衛(wèi)所兵,能養(yǎng)得起三百多家丁的,一般而已經(jīng)是游擊以上的水平了,李如桂要不是他們鐵嶺李家的一員,區(qū)區(qū)一個指揮使,能養(yǎng)兩百家丁就算是斂財有方了。
不過家丁這事兒,到了總兵副總兵這個層面就大不相同,如斂財最強的李成梁,能湊出四萬家丁(其實只要他在任,朝廷要出一大半的錢),這可是雄冠天下的斂財之能。
而如劉顯當年,由于老是被調來調去,根據(jù)地經(jīng)營得遠不如李成梁那般穩(wěn)固,所以就只養(yǎng)了三四千人,號稱降倭夷丁——這些人現(xiàn)在基本都在劉綎手里。
其余將門也都是如此,包括戚繼光和馬芳。戚繼光的戚家軍先不去說,倒是需要補述一下馬芳:馬芳也是有家丁的,而且全是騎兵,他致仕之后,留下約莫兩千騎兵家丁,現(xiàn)在被分別掌握在其二子馬棟、馬林手中。
不過這兩兄弟因為大明用人的習慣,之前漠南之戰(zhàn)那會兒他們?nèi)チ岁兾鳌皰炻氬憻挕?,沒撈到跟高務實混軍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