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江北岸,明莫聯(lián)軍中軍大營。
高務實連續(xù)接到一喜一憂兩條戰(zhàn)報。第一條當然是馬江口海戰(zhàn)大勝,俘獲兩條葡萄牙人制造的軍用大蓋倫戰(zhàn)船,這是“一喜”。
但第二條消息就不是那么好了,高璟在進入馬江口后不久馬上發(fā)現(xiàn)水文情況不對,暫停了艦隊溯游而上,并且退出馬江口,派人聯(lián)絡中軍。
什么水文情況?江窄、水淺。
根據高璟匯報,這條馬江雖然號稱是江,但河道狹窄,大部分只有“不到百丈”寬,個別江段甚至只有“三十丈”寬,而江底是沙質土壤,不僅多有淺灘,江水也渾濁多沙,對海船而比較不適航。
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水淺——據隨行的莫軍水師領航員表示,馬江的流量十分多變,在夏季時可以走大船,但現(xiàn)在還在三月左右的春季,水流不夠,看來只能走一些中小型船只了。
至于為什么這個問題直到高璟進了馬江口才發(fā)現(xiàn),則是因為莫軍水軍沒有大型海船,按照他們的思維,春季的馬江是可以通航的……
所以高璟現(xiàn)在派人來主要是請高務實拿主意,是全艦隊放棄進入馬江,還是讓京華的主力艦隊武裝運輸艦放棄入江,改由那些載炮民船和莫軍水師入江作戰(zhàn)。
全艦隊放棄是不可能的,否則這場仗就成了一場硬碰硬的渡江作戰(zhàn),麻煩比較大。高務實稍稍猶豫,就下令采取第二種辦法:主力艦隊在馬江口徘徊等待,隨行而來的載炮商船和莫軍水師入江配合作戰(zhàn)。
兩個時辰后,一支以中小型船只為主的艦隊進入了馬江口,高璟留下京華的主力艦隊在馬江口徘徊,以梁三才船長暫時指揮,自己則上了胡老板的載炮商船“興隆”號,用以充當臨時旗艦指揮作戰(zhàn)。
對于高璟而,這次作戰(zhàn)雖然沒有大海船,但這些中小型船只也勉強夠用,雖然從船載火炮的數目而少了一大半,但依然能集中起六百多門大小火炮。
搞笑的是,這六百多門大小火炮里,莫軍水師居然只有一百多門,其余近五百門炮都是大明的這批奉公守法好海商們擁有的。
你們不去做海盜還真是浪費了,或許老爺之前偶爾提到過的紅毛番子老家,那種“私掠船”很適合你們來干。
他這個想法真的不是胡思亂想,大名鼎鼎的德雷克船長,其做為海盜時的座艦金鹿號(goldenhd)就只不過是一艘約300噸的小型蓋倫船,但并沒有妨礙他名揚歐羅巴。
胡老板這艘船,好歹也是一千料的商船,算起來就是500噸了,比德雷克的本錢還厚實不少呢。
況且胡老板這艘船上還有12門炮。
未時二刻(約下午2點),最后與高務實聯(lián)系過之后的艦隊發(fā)動了進攻。
不過這次進攻實在沒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事出現(xiàn),馬江西面的鄭軍早在看見艦隊出現(xiàn)之后就直接放棄了沿江陣地往后撤退,要不是留下了少量的哨探用以觀察敵情,現(xiàn)在沿江防線上根本就沒有人了。
這個情況高璟已經得到了莫軍哨船的通報,不過由于老爺有過交代,要他不管對面退不退,都要炮擊至少兩輪,所以他也不打算給高務實省錢,指揮艦隊各就各位,然后就是兩輪猛轟。
千炮齊鳴沒搞成,幾百門炮的威力倒也不算太差,看著灘頭陣地仿佛被大炮犁了一遍的鄭軍,在幾里地后驚掉了無數個下巴——他娘的這仗還能打?頭再鐵也頂不住炮彈??!
高務實的效果達成了。
他不僅僅是要震懾鄭軍,還要震懾已經投誠他的莫軍?,F(xiàn)在,沒有主力艦隊在的這支“輔助艦隊”都打出這樣的效果,火炮更多更大的主力艦隊如果來一輪齊射,那是個什么概念?
紅河可比馬江寬闊多了,如果京華的主力艦隊朝升龍城來這么一波,幾百年的國都只怕一下午就只剩廢墟了吧?
已經抵近馬江對岸指揮的高務實這次也不必擔心自己的戰(zhàn)術指揮水平不靠譜了,心滿意足地下令:“諸將聽令,發(fā)動渡江戰(zhàn)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