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看來皇帝年紀雖然不大,又被長期限制在宮里,但也并不是什么事實真相全都不知道嘛!
當然,這里頭也有他高務(wù)實一份功勞,沒有他高務(wù)實這個文官集團的內(nèi)奸,皇帝哪里能知道這么多內(nèi)幕?
不過,要說他是內(nèi)奸,也得看是指什么事情,整體來說,他還是維護文官集團的利益的,他只是認為文官集團也要“讓利”一部分出來,形成一種新的平衡罷了,畢竟現(xiàn)在這個情況問題實在太大。
別人不知道這個問題最終導致的后果有多嚴重,他難道還能不知道?
正如他自己的策論里所說,“今天下之大患在于貧:吏貧則黷,民貧則盜,軍貧則鬧,國貧則弱。”
可是,別說美洲高產(chǎn)農(nóng)作物的引進還處在想方設(shè)法找種子的階段,就算找到種子,也還有適應(yīng)性的問題,還有選種育種等多種問題。甚至,哪怕這些問題都解決了,大明這么大一個封建帝國,推廣新的農(nóng)作物不要時間?你當是紅朝呢,一紙紅頭文件下來,下面甭管理解不理解都能分分鐘照辦?
開什么國際玩笑,要有這個行政效率,大明說沒準都不會亡了!
以高務(wù)實的估計,趁著萬歷后期開始北方正式的小冰河期,各種天災不斷的機會,也許能用十年左右的時間,在北方把美洲三大農(nóng)作物基本鋪開,那就算是阿彌陀佛謝天謝地的好成績了。
至于受小冰河期影響不大的南方,高務(wù)實甚至悲觀的猜測,搞不好可能需要十年才能推廣鋪開。
畢竟這個年代的人,守舊意識之強,現(xiàn)代人最好不要低估。
反正他覺得,什么“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這樣的好事不要去想,以為跟玩游戲似的,那么簡單?
動作可以快,期望別太高,這才是高務(wù)實的思路。
治大國如烹小鮮,火太大是會糊的,正如同步子太大,是會扯到蛋的。
所以朱翊鈞的這番話,高務(wù)實雖然對他的清醒表示肯定,但也對他的激進表示可惜。
朱翊鈞明明覺得不可行,為什么高務(wù)實還覺得他激進?
因為正是由于朱翊鈞心態(tài)激進,所以才覺得不可行。他心里很有可能是把這幾個問題看成了一個問題,希望一下子解決,所以才會覺得難辦,根本無從著手。
那當然無從著手了!藩王宗室、勛親貴戚、士子豪商,這三大問題丟給誰也沒法一下子解決啊,就算讓他高務(wù)實當皇帝,他也沒法。
所以這三個問題不要考慮什么破釜沉舟一刀切,一刀切那恐怕只能切腹。
必須分開來辦,分步驟,一步步來,形成溫水煮青蛙之勢。每一步都要讓人處于“雖然有點不爽,但忍一忍也沒多大事”這個層面,而不是“這他娘是要我老命啊,不如反了算了”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