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慶五年五月初三這一天,河南衛(wèi)輝府爆出了該府近年來最大的新聞:當朝次輔高拱之侄、吏部右侍郎張四維之甥、太子伴讀高務實在該府設宴闔府豪紳名流,并在席間提出大借款,總計借款數(shù)額高達三十萬兩之巨!
三十萬兩這樣的數(shù)字,放在哪里都是一筆了不起的巨款,更何況這位提出借錢的高侍讀年僅十歲左右,縱然他的伯父、舅舅都是當朝頂尖的高官,可問題是,他自己小小年紀,誰敢保證他能代表得了他身后這二位?
當然,衛(wèi)輝府的豪紳名流也不是孤陋寡聞之輩,他們不僅知道高家只是文范傳家,算不得家資豐厚,也同時知道張四維出身的蒲州張氏,那是真正的財雄勢大——北方最大的長蘆鹽場這些年幾乎就被張家一手壟斷,據(jù)說年入數(shù)百萬之巨,富可敵國!
雖說高務實只是張家的外甥,他如果借款數(shù)額太大,張家會不會愿意給他墊底兜底有些難以確定,但在場的豪紳名流私下一合計,卻仍然紛紛慷慨解囊,各自報出自己愿意借出的數(shù)額,由高侍讀當場潑墨揮毫,在衛(wèi)輝府尊蔣夢龍的見證下立下借據(jù),完成借款。
最終,這筆高達三十萬兩的巨款,竟然只花了一頓飯的工夫,就全部拆借到位!
高侍讀當場盛贊衛(wèi)輝府豪紳名流宅心仁厚、古道熱腸,急人之所急。然后表示這三十萬兩的巨款,自己一分錢不拿,直接又向在場各位提出購入大量糧食、布帛等各類生活物資。
在場士紳幫人幫到底、送佛送上西,也一齊應了下來。
然后高侍讀終于宣布:這筆錢將全部用來賑濟災民——無論是河南本地受災民眾,還是由山東、蘇北流落而來的災民,只要已到河南境內(nèi),就在賑濟范疇之內(nèi)!
聽到這個說法,在場之人,無論官、紳,對于高務實的舉動都是又驚又愧。
按理說,高務實雖然與他們是同省鄉(xiāng)梓,但他的老家新鄭并沒有遭災,流民也沒有跑到那里去,他實在沒有義務為了衛(wèi)輝府的流民如此慷慨解囊,寧肯借錢也要賑災——何況是如此巨大的數(shù)額。
于是頗有人過意不去,表示自己剛才所借款項,一文錢的利息都不收。
其實高務實剛才這筆借款,通通只借了一年,利息總的來說并不多。
但畢竟對于高務實而,三十萬兩雖然是個大數(shù)目,卻也還能想法子周轉(zhuǎn),可是對于這些衛(wèi)輝府的士紳而,他們借出去的錢對他們家族來說卻并不算小數(shù),肯免除利息,已經(jīng)是重大的犧牲了。
高務實對他們的慷慨再次表示感謝,但仍然婉拒絕了這樣的美意,他表示既然是借錢,不給利息是沒有道理的,如果大家也覺得賑災是一件善舉,不妨在其他方面助自己一臂之力。
眾人忙問高侍讀,說還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大家雖然能力有限,但在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nèi),都愿意盡量幫忙。
不得不說,這年月的人,無論如何有兩點毋庸置疑:人前要臉、重視鄉(xiāng)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