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況在秦孝公、商鞅之后,秦惠文王是第一個意識到商鞅變法有不足的人。
比起商鞅,秦惠文王更注重實用,明白秦國不能只有耕種與伐戰(zhàn),必須還要有其他行業(yè)。
故而秦惠文王在保留功勛爵位制度之類的核心之外,其他律令便大刀闊斧的修正。
自古以來,任何一國的君王死后,其謚號大多取決于君王的一生舉止,例如帝辛的謚號是紂,故而稱為紂王。
從秦惠文王的‘惠’,便能窺探秦惠文在修正秦律方面,也深得百姓之心。
在秦惠文王之后,秦武王舉鼎而亡,秦武王一死,秦國便被外戚楚系把持朝政,秦律迎來第二次修改!
之后第三次修改,是在呂不韋還是秦相的時期。
呂不韋看到秦國強大的同時,也看出秦國存在的問題。
比起歷代秦國君王,看出秦律問題的呂不韋,不支持強滅六國,更傾向于秦統(tǒng)天下,應(yīng)當(dāng)徐徐圖之。
呂不韋也開始修改秦律,其中最具代表的,便是認(rèn)為秦軍斬首制度太過于血腥,便是取消斬首制度。
雖然在呂不韋死后,秦軍再度恢復(fù)斬首制度。
但其他的一些律令修改,都保存下來。
故而如今的秦律,在一代又一代的修改下,已經(jīng)就變得能讓百姓接受,遠(yuǎn)沒有傳聞之中的那般。
“大夫!”
白衍回到府邸,業(yè)已經(jīng)在大門等候多時。
白衍點點頭,將戰(zhàn)馬交給業(yè),隨后便快步進(jìn)入府邸之中。
待來到書房之時,騰老將軍與胡進(jìn)將軍等人,正在地圖上商議著行軍布圖。
“將軍!”
白衍來到地圖旁,對著騰老將軍拱手打禮。
“不必多禮。”
騰老將軍看到白衍,點點頭。
“昨日老夫晝夜思索,愈發(fā)覺得,韓軍會在洧水河南岸筑造壁壘。”
騰老將軍看著白衍,隨后看著地圖開口說道。
原來在昨日聽到白衍的話之后,看著地圖,他愈發(fā)覺得韓王之所以不降,很可能是有把握低于秦國大軍。
聯(lián)想到白衍的話,他覺得,恐怕朕如同白衍想的那般,韓軍會在洧水河南岸筑造壁壘。
他不放心褚仞、隗灣二人。
故而決定今日鐵騎大軍趕到新城后,他要親自與鐵騎大軍一同趕赴洧水河南岸。
書房內(nèi)。
其他將軍聽到騰老將軍的話,看向白衍的目光都忍不住感慨。
白衍還如此年輕,但其能力、見識,都遠(yuǎn)超同齡之人。
就連胡進(jìn)此刻看著白衍,都在心中想著,若是白裕知道此事,是否會瞠目結(jié)舌。
胡進(jìn)一直都清楚,白裕似乎對他這個侄兒白衍,似乎并不是很了解。
起初是白衍的劍術(shù),再到后面白裕中毒,更是囑托司馬興幫白衍。
從這就能看出,白裕對他侄兒白衍的能力,似乎并不清楚。
“諾!”
書房內(nèi),白衍聽到騰老將軍的話后,拱手應(yīng)到。
對于褚仞將軍、隗灣將軍的能力,白衍也不是很了解,本來兵力就不如韓國,眼下身為主將的騰老將軍愿意親自前往,他自然更安心一些。
書房內(nèi)。
騰老將軍決意去洧水南岸之后,便開始部署糧草,以及臨車、云梯、后續(xù)大軍的問題。
申時。
伴隨著新城西門傳來震耳欲聾的鐵騎轟鳴聲。
八千余秦國鐵騎,手持秦字黑騎,從西城門進(jìn)入城內(nèi)。
無論是城門秦吏,亦或者城內(nèi)的百姓,看著一名名鐵騎將士身穿秦甲、手持長戈,秦劍,紛紛退讓到一旁。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