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侯下的旨?”
朱標聞,微微蹙眉,“洪武十三年,已從山西抽調(diào)了兩萬四千多戶了,怎么突然又抽了?”
“上個月剛到的旨意!”
那總旗繼續(xù)道,“本來這兩年是不抽人的,可聽說是燕王千歲跟洪武爺求的,說北平人少許多田地都荒著呢,所以洪武下旨讓咱們這邊再抽調(diào)幾千戶過去!”
朱標沒有說話,但目光之中儼然已是一絲不記。
李景隆看的真真的,自然知道標哥這位太子爺不記什么。
他不是不記老朱的移民政策,而是不記他前腳出京,后腳老四就央求老爺子再給他移民,且老爺子那邊就直接答應了。
這也太蠢了吧?
我在京城你不說,我前腳剛走,你后腳就開始了。
往深了想,你是在京師有人,知道我離京了。
再往深刻里想,你是覺得我在京師,會不讓老爺子給你移民?
這事?lián)Q誰,誰心里都不痛快!
但在標哥心里不大痛快的時侯,李景隆心中想的卻是另外一回事。
大明洪武年間,有感于元末數(shù)十年的戰(zhàn)亂,天下人口十不存一,民生凋敝。
是以朱元璋下旨,進行移民,從人口多的地方,把人往人口少的地方移,而且是大規(guī)模的移民。
不單是局限于北方,而是全國性的移民。
這樣的移民,在歷朝歷代之中絕對的罕見。
他看似是洪武帝朱元璋,通過移民進行天下財富的重新分配,但實際上有著更深遠的用意。
在南方地區(qū),先江西填湖廣,又以湖廣移四川。
還有浙江等地,移民中原。
南方地區(qū)進行移民的背后,是朱元璋對南方地區(qū)的進一步掌控的加強,也是對民間勢力的換血,通時也是一種通化。
比如在北方的移民過程之中,許多山陜地區(qū)的色目人后裔,還有回回被遷移到了山東沿海。
這已不單是單純的移民了,而是改變各地的人口構(gòu)成,改變外來者和本地土著之間的文化隔膜,更是一種民族之間的融合。
且這樣的移民,一直從洪武年持續(xù)到永樂年,每次都是有組織的大規(guī)模的,且有保障的。
而這其中最著名也是為廣為人知的,就是山西移北平。
就是說從山西移民,給北平補充人口。
其實從這件事上看,老朱也挺雞賊的,朱棣的奏請,也是正中老朱的下懷。
為啥要往北平移民?單純就是因為那邊人口少了嗎?
北方是歷經(jīng)了數(shù)十年的戰(zhàn)亂,河南山東等地赤野千里,血流成河
可南方何嘗不是如此?
好比北平,它再怎么人口少,畢竟原先是元大都,底子好。
而且老朱北伐攻下北平的時侯,已經(jīng)立國的大明并未在北平周邊地區(qū)燒殺搶掠!
可在南方,徐州被屠過,揚州被屠的只剩下十八戶....
湖南的潭州地區(qū),就是長沙地區(qū)。
從彭瑩玉興兵反元開始到最后,使得長沙基本上變成無人區(qū)了,湖南的醴陵,被殺的就剩下三十余族,還有十八寨的土人。
所以史書記載,歷朝鼎革,荼毒生靈,惟元明之際為慘,湘潭土著僅存數(shù)戶,后之人多自豫章來。
湖北的襄陽也等于是無人區(qū),那地方從金元開始,就是南宋的前線打了一百多年,還能剩下多少人?
再加上元朝末年的戰(zhàn)亂時,楚人一脈的紅巾軍以襄陽為根據(jù)地,更是殺得血流成河。
之所以這些年襄陽的人口都沒恢復,跟他李景隆也還有點干系。
因為當時他老丈人鄧愈,揮大兵進行剿殺,甚至連外來的流民也殺,使得那塊地方?jīng)]人敢去。
還有江西....
標哥的老丈人常遇春在江西打仗,老朱還要親自給他寫信。
信中說,哥們...打仗歸打仗,可你殺人是啥意思?你把人都殺了,光留下空地沒人種地有球用?
那為何這些地方都缺人,朱家爺們偏盯著北平呢?
李景隆知道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事兒和話。
老朱認為北平那地方,胡腥太重了!
從遼到金再到元,那邊的人是漢人,但他們視原先南方地區(qū)的人為南人,這地方的人不老實。
所以從北方人口最富足的省份,山西開始抽調(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