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姐的輕聲致歉,給了我很多的感觸。
哪怕自已還處在弱勢(shì),她仍然記掛著,禮貌的給別人送去溫暖。
善,善行。
送出去的善,也會(huì)激起他人心中的善。
這種善意所引發(fā)的情感,可以讓生命感到溫暖,讓心靈充記力量。
人,歸根到底,是感性的。
支撐人們?cè)诳喽蛑星靶械奈ㄒ焕碛?,就是情感?
愛、使命、夢(mèng)想與志向,讓我們的存在變得有了意義。
自私,是生物的本能。
而利他,則是德行的覺醒。
玉姐在確定自已染病之后,沒有絲毫的憤恨,也從沒想過要去報(bào)復(fù)。
她只是關(guān)注接下來,要如何往前走。
她很溫和的把過去,放在了過去。
受了受了,一受就了。
哪怕曾經(jīng)下過雨,只要往前看,總會(huì)有陽(yáng)光。
昨天的烏云,遮不住明天的太陽(yáng)。
即使身處黑暗之中,心中的光,也會(huì)照亮前方的路。
這,大概就是,道生德養(yǎng)。
《道德經(jīng)》講: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jù),攫鳥不搏。
意思是說,德行深厚的人,就像小嬰兒一樣,毒蟲和惡獸都不會(huì)去攻擊他。
在靈修l系里,有一種說法是,傷害一個(gè)善人,比傷害一個(gè)惡人,付出的心靈代價(jià),要多的多的多。
哪怕是幼兒園的小朋友,他們?nèi)绻蚣埽仓老日乙粋€(gè)正當(dāng)?shù)睦碛伞?
誰讓他先罵我的,誰讓他先惹xx的。
師出有名。
名不正,則不順。
靈性,不允許我們無緣無故的去傷害一個(gè)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