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眼便到了賞花會的日子,城中貴女為了這一天已經(jīng)準備多日,楊勝秋也換上最好的衣裳,他走出家門,正想上轎,卻見一駕華麗寬大卻沒有家徽標志的馬車停在自家門前。
馬車前站著一名衣著光鮮的健仆,看到楊勝秋,健仆連忙上前,恭敬行禮:“小人馮順,在二公子身邊當差,今天二公子也去參加賞花會,他先行一步,臨行前叮囑小人,務(wù)必把楊狀元安全送到?!?
其實不用馮順自我介紹,楊勝秋也知道他是誰。
楊勝秋記憶力超群,雖然只是見過一次,卻還是能夠一眼認出。
馮順口中的二公子,名叫馮彥行,他是當朝首輔馮恪的嫡次子,三皇妃馮佳荷的兄長之一,因其擅畫山水,亦是京城中大名鼎鼎的馮大家。
馮彥行少年天才,十四歲便傳出才名,但卻只喜丹青,十七歲離家而去,三年后回來,在擷采軒以十二幅山水圖驚艷天下,他的畫法被稱為“馮山”,甚至有人千里迢迢來到京城,只為一睹馮山真容。
成名后的馮彥行,既不科舉入仕,也不著書立說,如同野云野鶴,遨游于山水之間,偶然回到京城,必有力作問世。
楊勝秋也擅書畫,他剛到京城時,馮恪便向他拋過橄欖枝,只是那時他尚未高中,馮恪也只是給他送過一張?zhí)?,邀請他參加品畫會?
那次的品畫會邀請了多位丹青妙手,還有很多急于揚名的新人。
楊勝秋初到京城,他帶了自己的畫作參加,并且得到了馮彥行的親自點評。
馮彥行對他大加贊賞,并且送給他一柄自己親繪的折扇,也就是那一次,楊勝秋見到馮順。
后來楊勝秋高中狀元,馮彥行再次舉辦品畫會,卻沒有給他下帖子,楊勝秋還以為這位丹青圣手已經(jīng)不記得自己了,沒想到今天的賞花會,馮彥行竟然讓馮順來接他。
楊勝秋當然不會認為這是自己的面子,更不會認為這是馮彥行的主意。
他見過馮彥行,馮彥行瀟灑豪邁,不拘一格,專門派馬車來接一個只見過一次的人,這不是馮彥行的風格。
楊勝秋想到了馮恪,或者三皇子。
若還是在幾天前,他或許會婉拒,然而現(xiàn)在,他沒有拒絕,欣然坐進那駕華麗的馬車。
他想起了小囡囡以及那封被他燒毀的信。
他現(xiàn)在不是清風明月的狀元郎,他還是那場殺戮的漏網(wǎng)之魚,當務(wù)之急,他必須要給自己找一個靠山。
而馮恪,就是他現(xiàn)在能夠找到的最大靠山。
馬車緩緩駛離,坐在車廂里的楊勝秋沒有看到,又有一駕馬車駛進了他家住的那條巷子。
他沒有看到,但是和車把式坐在一起的馮順卻看到了,不僅看到,他還認出了那是誰家的馬車。
雖然那馬車同樣沒有家徽,但是馮順是馮恪為兒子精心挑選出來的家生子,他不但忠誠可靠,而且還有一雙利眼。
這駕馬車是董家的,而京城那位已經(jīng)致仕的翰林大學士董慶林,就是太子妃的叔父!
董家一門書生,雖然沒有實權(quán),可在讀書人的圈子里卻有很高聲譽,且,董家出了一位太子妃!
如果運氣好,董家有可能出一位皇后。
可這也要太子有那個福氣才行。
馮順微微瞇起眼睛,太子也想拉攏楊狀元這件事,他要盡快稟告給首輔大人。
而楊勝秋此時并不知道這件事,但是他認識董慶林,他初入翰林院,而董慶林已經(jīng)致仕,按理說彼此不會再有交集,然而就在他進翰林院的第一個月,正逢董慶林壽辰,翰林學士親自帶領(lǐng)一眾翰林前往董府祝壽,其中也包括在翰林院任修撰和編修的狀元、榜眼和探花。
董慶林很高興,還邀請他們?nèi)巳靠此麆倓偹蚜_來的幾本古書。
不過,董慶林畢竟已經(jīng)致仕,楊勝秋與他也只見過這一面。
馬車繼續(xù)前行,終于來到佳寧長公主府。
賞花會設(shè)在長公主府的花園里,此時已是衣香鬢影,花團錦簇。
楊勝秋很快便見到了佳寧長公主的兒子趙文景。
佳寧長公主十五歲成親,十六歲和離,和離后診出喜脈,十七歲生下一對孿生子,趙文景和趙文亭。
兄弟二人尚未滿月,當時還是淑妃的孟太妃便求了太上皇,給兄弟二人賜姓趙。
這兄弟二人雖然姓趙,卻也沒有引起太上皇的關(guān)注。
蕭真雖然不記得太上皇的相貌,可他年幼時也進過宮,見過太上皇。
可是趙文景和趙文亭兄弟,卻是連逢年過節(jié)的宮筵也沒有參加過,更是從未見過太上皇。
然而太上皇卻對佳寧長公主很好,一直以來,佳寧長公主得到的賞賜都和佳宜長公主一樣,高于其他公主。
楊勝秋看到趙文景,便想到他在翰林院聽到的傳聞。
太上皇之所以疏遠這對兄弟,是因為佳寧長公主的親事。
佳寧長公主看上了一位姓洪的寒門進士,太上皇和孟太妃都不滿意,可她卻愛得癡狂,最終太上皇同意了這門親事。
可是也不過一年,佳寧長公主便和離了,她在和離之后生下兩個兒子,太上皇讓她把孩子送回洪家,佳寧長公主以死相逼,硬是把兩個兒子留在身邊,還求太上皇賜姓,為此,御使們紛紛上書,痛斥佳寧長公主行為不當,太上皇煩不勝煩,因此對這兩個尚在襁褓中的外孫也厭惡起來。
不過,永嘉帝卻對這兩個外甥青眼有加,尤其是在蕭真“去世”之后,永嘉帝對在京公主的兒女們非常重視,隔三差五便有賞賜,還會召他們進宮考較學問和武功。
尤其對趙文景和趙文亭兄弟格外看重,因此,這對兄弟如今是京城貴族圈子里的紅人。
趙文景親自做陪,把楊勝秋引薦給他的朋友和表兄弟們,面對眾人或欣賞或好奇或不屑一顧的目光,楊勝秋應對自如,謙和有加,既不拘禁又不驕傲,他的博學多才和儒雅氣質(zhì)讓人不由自主忽略了他的寒門出身。
而就在不遠處,一雙眼睛一直追隨著他,那雙眼睛的主人坐在一株花樹后面,風吹過,花瓣落在她的肩膀上,少女蒼白的面頰上染上一抹嫣紅。
“明兒,原來你在這里。”一名少女匆匆走過來,上下打量著面前的妹妹,見她衣裳整齊,剛剛松了一口氣,一低頭,卻看到妹妹藏在羅裙下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