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沈浩這個名字,巴特爾沒有印象,甚至完全沒聽說過。
畢竟他派去大京的暗探并不多,很難專門派暗探去留意一個人。
當(dāng)然,這不是他不想派出去更多暗探,而是大京檢查得很嚴(yán)。
一旦大京百姓和官府發(fā)現(xiàn)他們草原人,都要進(jìn)行排查,很容易暴露,也導(dǎo)致草原人不可能出現(xiàn)在大京的京師。
而沈浩這邊,又有宣德帝下令刻意隱藏其才華。所以巴塔爾并不知道沈浩的存在也正常。
即便是有一天沈浩的名聲真?zhèn)鞯讲菰稀?
那也是沈浩的詩才和狀元的名聲傳出去。
至于沈浩是酒精、石炭、礦鹽的制造者,都會被宣德帝將消息滯留在京師內(nèi),并不會公開給百姓。
就連沈浩的酒精工坊對外說也只是名酒工坊。
所以到現(xiàn)在為止,除了擁有官位的人之外,百姓根本不知道酒精是沈浩制造的。也不知道石炭是沈浩制造的。
這就是為了不讓沈浩進(jìn)入一些別有用心之輩的目光里,也是對沈浩的一種保護(hù)。
于是。
等巴特爾看完書信后,便深深皺起眉頭。
因為書信中將沈浩的詳細(xì)信息都寫了出來。
從沈浩的年齡,到南人北遷計劃,到最年輕的伯爵,到長公主的夫婿,到大京詩仙、酒精制造者、石炭制造者、礦鹽制造者等,全講解得很詳細(xì)。
僅僅從書信內(nèi)容來看,他就能想到沈浩很厲害。
巴特爾也沒想到大京出了這么一位奇才。
只是。
按道理說,這樣一位奇才的情報,多半會被宣德帝滯留在京師。
京師之外的人,本身還不是官員的話,很難知道這些消息。
所以巴特爾有個大膽的猜測。
給他寫信的人,一定是京師的官員或者高位者,否則一般人很難得到這種情報。
更有可能給他寫信的這個人,和沈浩有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