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好證據(jù),令人在后日的廷議上彈劾褚之彥。百里漾道。
養(yǎng)不教父之過,這事表面上看是褚宗鉉自作主張,褚之彥一個教子無方是跑不掉的,但人是很會發(fā)散思維聯(lián)想的,難免會想是不是褚氏在背后授意或許默許的,否則一個不學(xué)無術(shù)的紈绔子弟會如此膽大包天。但凡能牽涉到朝堂上的事情,很多人只會想的更多。
借著此事整治一下褚氏倒是其次,百里漾更看重的是這件事背后牽扯到的田地買賣。他到要看看是誰在背后蠢蠢欲動。
三月十五,廷議日。王升殿,群臣進拜,議諸國事。
江都國是大衍的諸侯王國之一,據(jù)地四郡之眾,其中三郡皆屬沃地,論富庶也是排在諸侯國前列的。四郡以江都郡為首,亦是王宮所在。王宮是縮小了的帝宮,總體仿照了湛京帝宮的建制卻不能逾越,面積自然要縮小了差不多十倍有余。除此之外,高墻矗立,恢弘的大殿只露出了翹起的檐角,王宮之外門禁森嚴,甲士披堅執(zhí)銳,代表著王權(quán)的黑底赤龍團王旗迎風(fēng)招展。
廷議不是經(jīng)常有的,一般而,每月的逢一、五之日,諸侯王才會召集底下的臣子舉行廷議。凡此時,國中有品級的官員都要整裝肅容,提前抵達承運殿外等候。對于諸侯王而,這也是一件需要嚴肅對待的大事,故而當(dāng)日五更不到,作為寢宮的長樂殿中已是一片燈火通明,宮人們早早就起來忙碌了,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忙中有序的條理。
百里漾已凈面,挺身而立,張開雙手,有專門的宮人為他穿衣。
五更,天幕也只是透出一點微光,四下還是一片黑。每當(dāng)這時,百里漾對于自己已在這個世界生活了十幾年的事實有了更清晰的認知。這個點,要擱在前世,不是熬夜沒睡就是壓根就沒有起。他在心里感懷,面上卻是絲毫不顯。
廷議要穿正式的朝服,頗為繁瑣。層層的衣服按照次序加諸于身,最外層的袍服為深黑色,其上繡有赤紋云龍、祥云等圖案。腰系鑲金玉帶,然后佩上香囊、寶玉,懸掛寶劍。最后是戴冠。禮制,諸侯王以金冠束發(fā),戴九旒冕冠,以白玉為簪。
大王美姿儀。穿戴完畢,內(nèi)侍行禮贊道。
這不是拍馬屁之語。百里漾這一世的相貌很是不俗,雖說上一世的相貌也不差,可這一世畢竟換了一個性別,就是不太一樣的好看了。他這一世的相貌遺傳自帝后,皇后崔氏是有名的大美人,百里氏更是代代出美男子,作為兩者結(jié)合后的產(chǎn)物,百里漾還真沒有怎么擔(dān)心過自己的外貌。
將滿十七歲的少年郎眉清目秀,唇紅齒白,五官勾勒精致,眼神更是別樣的清澈,說是目若朗星都不為過。在象征著尊貴與權(quán)力的朝服加身,更是通身的氣派與天家威嚴。
在侍人為百里漾撫平衣服上的褶皺、確認裝束齊整無誤后,時辰也到了。恰是天光破曉的那一刻,有專人鳴鼓,與雞鳴同時。鼓樓上,厚重的大鼓被鼓槌重重敲響,震動而出的鼓聲傳遍王宮的每一個角落。
承運殿前,等候已久的官員們紛紛整理儀容,在宮侍的帶領(lǐng)下井然有序地入內(nèi),按照次序站好。內(nèi)侍唱道:大王升殿,群臣跪拜。隨后百里漾步入殿中,落座,左右侍人便唱起,官員們紛紛齊賀大王長樂安康后才起身。
百里漾看著底下這些年幾乎沒什么變化的面孔后頷首,左邊侍立的內(nèi)監(jiān)便喊道:廷議始,諸卿進奏。
廷議形式與朝會差不多,只是江都國只是諸侯王國,規(guī)格、形式什么的不能越過朝廷,但大體是差不多的,底下的官員人不算多,攏共不到百來號人,居首的是國相范玘,他一人獨占一人一列,位置距離王座最近。往下左右分列,涇渭分明。
百里漾的目光在范國相之后的位置上的人身上略微停留了一瞬。那是懷郡褚氏族長褚之彥,領(lǐng)王國要職并兼著懷郡郡守之職,位高權(quán)重,所從者眾多,有時候連百里漾都不得不予他顏面。
最近除了春種沒有什么大事,所以進奏的官員基本上都是匯報各地的春種情況。大衍立國未滿五十年,所立國策大多與農(nóng)事有關(guān),重在與民休息。但凡春種秋收,必加重視,百里漾亦是如此。官員們匯報的都是好消息,百里漾邊聽邊贊許地點頭,有幾個地方做得確實好的,他還夸獎了兩句,記下了地方主政官員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