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信箋==
巳時三刻,日頭漸漸高升。
蕭璉妤離開后,蕭聿獨自坐在殿內,垂著眉眼,暗暗搓著手上的扳指,沉默?好半晌。
殿門“吱呀”一聲打開,盛公公手持急奏走了進來。
盛公公許久未見皇上這般樣子,見之不由一愣。
但思及薛大人的口中的急奏,只好走上前,躬身道:“陛下,這是薛尚書遞上的刑審結果?!?
蕭聿接過,看?看,抬眸道:“二王子那邊如何??”
“二王子和寶音公主已經醒過來了,寶音公主......一直吵著要當面謝陛下救命之恩?!闭f到這,盛公公一頓,話鋒跟著一轉:“陛下藥還沒換,可要召寧院正入殿?”
蕭聿抬手捏了下太陽穴,直接起身,沉聲道:“不必,先走罷?!?
盛公公見他動作幅度過大,連忙去扶,蕭聿收回自己的手,“朕早就沒事??!?
盛公公一邊碎步跟上,一邊惶恐道:“陛下!墜馬可不是小?!寧太醫(yī)昨兒不是說??這傷筋動骨,怎么都要好好休養(yǎng)百日才行,更何況陛下后頸還受?傷,皮肉傷趕上暑伏,稍有不注意,更會落下病根,萬萬不可小覷?。 ?
蕭聿心有無奈,他十八歲帶兵迎敵,戰(zhàn)場上不論多大傷都只能抹把草木灰,就這點小傷,還至于一日換三次藥?
盛公公毫不氣餒,繼續(xù)叨叨,“陛下那些舊傷,大多都是沒養(yǎng)好,才會趕上雨季倍感疼痛,奴才看在眼里,這心里頭甚是擔心,陛下,那寶音公主何時見不是見?”
蕭聿腳步一頓,“朕見的是她王兄?!?
盛公公硬著頭皮繼續(xù)道:“這萬?都沒有陛下龍體重要,陛下見誰也不如先見寧院正?!?
蕭聿充耳不聞,心里嗤道:休百日,那朝廷還轉不轉了?
那誰料剛走出殿門口,還沒下臺階,就撞上?迎面走來的秦婈,她手中端著一個描漆盤子,上面放著里衣、白布、和褐色的藥瓶。
秦婈抬眸看他:“陛下這是要去哪?”
蕭聿喉結一動,“正要去找你。”
“那正好。”秦婈嘴角見?點笑意,“寧院正說了,眼下是暑伏,陛下頸上的傷得換藥,以免落下病根,日后打反復就麻煩了?!?
蕭聿腳步一頓,轉身跟著她回到殿內。
蕭聿的目光落在她身上。
她的身材和以前一樣,依舊高挑纖細,但卻不是長寧方才說的瘦的撐不起素衣。
秦婈剪好白布,覆上寧院正送來的上藥,和止疼用的天竺葵粉,行至蕭聿身側,仰頭道:“陛下坐下,臣妾夠不著?!?
蕭聿從善如流地坐下。
秦婈躬身替他換藥。
她的鼻息在他的頸上掃來掃去,蕭聿下意識握了下拳頭,偏頭躲?一下。
秦婈柔聲道:“疼了?”
蕭聿直直地看著她,“有點。”
“那臣妾再輕些?!鼻貖甑闹父孤湓谒谋臣股?,輕聲道:“這血滲出來了,痂都黏在衣服上?,臣妾正好帶了里衣過來,一并換了可好?”
蕭聿低頭看?眼自己的左臂,暗示她道:“阿菱,我的左臂......”
秦婈點頭道:“陛下坐著別動就行?!?
秦婈幫他脫衣服,看著他左臂上的青紫,不由蹙眉道:“胳膊還能抬起來嗎?”
蕭聿抬了一下,啞聲道:“慢點還成?!?
盛公公嘴角一抽。
秦婈環(huán)住他,小心翼翼地幫他更衣,換左臂衣袖時,只聽皇帝低低地“嘶”?一聲,秦婈低聲道:“寧太醫(yī)說?,傷筋動骨??養(yǎng)百日,回?京,陛下也??注意才是?!?
“我知道??!笔掜蔡鹩沂制?一把她的腰,“阿菱,你是不是又瘦了?”
聽著這話,盛公公嘴角又是一抽,聽得扎心,干脆匐著身子退下。
剛闔上殿門,就見陸則急匆匆跑過來道:“我這有個大?,著急見陛下,勞煩公公通報一聲?!?
盛公公眼中盡是旁人看不懂的落寞,唇角硬提,語氣卻萬分哀怨:“陸大人且等等吧,陛下龍體不適,換藥呢,一時半會兒出不來?!?
陸則蹙眉道:“換藥?陛下昨兒還與我說不嚴重,難道又嚴重??那還能啟程回京嗎?”
盛公公嘴角弧度不變,低聲道:“秦昭儀在里頭給陛下?lián)Q藥呢。”
這嚴重不嚴重,有時是因人而異。
“??,那我晚點再來?!?
里面那位哪里是后妃,分明是皇帝的心頭魔,提起秦婈,陸則真是連爭寵的心思都不敢有。
****************
當日下午,皇帝攜百官以最快的速度啟程回京。
禹州的兩萬鐵騎,以及蒙古使團,皆在其列,一行人浩浩湯湯,比來時的車馬更多。
卻說延熙五年的這場驪山圍獵之驚險,比之永昌?十八,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先是皇帝受傷,蒙古二王子險些命喪于此,而后又毫無緣由地捉拿了九位五品以上官吏。
緊接著,大火燒山,燒出了長公主藏著的兩個孩子,最后,蘇氏余孽蘇淮安竟然現(xiàn)身驪山。
哪怕皇帝有意將消息壓下,并嚴禁外傳,但每個人心里似乎都住著一個“絕對可靠不會出賣自己”的人,很快,一傳十、十傳百,車馬未到,消息就先一步傳回?京城。
但消息么,越是隱秘,越是傳的五花八門。
蕭聿早有預料,便派人快馬加鞭給莊生傳?消息。
甫一進京,各大茶館、酒肆、戲樓、楚館,都在議論此?。
昀里長街,望月樓。
“聽說?嗎!蘇淮安回京了!”
“這?誰還不知道,林兄,你可知道蘇氏余孽與長公主有個孩子?”
“長公主瘋了不成!竟與蘇家有個孩子?”
“蘇家通敵叛國,蘇淮安之子,有何臉面存于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