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去縣城之后是個什么情況,我可就不知道嘍!”
比起考中秀才之后該去哪里讀書,葉三嫂此時更擔(dān)心的顯然是錢。
“姑,不知咱們這邊私塾,束脩方面是怎么算???”
“幼童開蒙每個月半兩銀子,其他人每個月一兩半銀子。
“當(dāng)然,平時三節(jié)兩壽的禮物也是不能少的。
“但是你們放心,都是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用不著給太貴重的禮。
“送一條肉,一包點心或是兩包茶都行,多少是那么個尊師重道的意思?!?
葉娟兒說得輕松,可葉家眾人一聽這個價錢,齊齊倒吸了一口涼氣。
京城旁邊就是不一樣啊,先生的束脩居然這么貴!
葉二嫂想著自己懷里那二十兩銀票,原以為已經(jīng)是一筆巨款了,誰知竟剛夠大兒子讀一年書。
更不要說底下那兩個小的也該開蒙了,這讓葉二嫂簡直有種眼前發(fā)黑的感覺。
葉三嫂更是覺得嘴里發(fā)苦,她家昌雪其實早就到了該送去開蒙的年紀(jì)。
只因孩子太淘氣了,屁股根本坐不住,于是便想等他再大點兒、懂事一點之后,剛好跟二嫂家的葉昌兆、葉昌豐兄弟倆一起送去。
誰知道這邊私塾竟然這么貴!
她跟葉二嫂比不了,人家好歹還會一手針線活。
如今剛到村里沒多久,秦府的人就追過來找她做衣裳。
反觀自己,什么拿得出手的本事都沒有,一個月半兩銀子的束脩,靠啥賺啊?
一想到這些,她之前還惦記分家的心登時就歇了。
葉娟兒說完突然好像想起什么,猶豫片刻道:“對了,我剛才忘了說,咱們村的私塾先生,就是村長他爹......”
葉老太太和葉二嫂、葉三嫂聽了這話,全都沉默了。
這次為了要回房子,怕是已經(jīng)把村長給得罪狠了,這私塾還能上得了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