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古志,是后人對那段流傳于先古時期的文明進行的記載,記載的來源已無從考究,但內(nèi)容,卻非常有意思。
彼一生于林之夷,族與物睦,或相太親,且成契,物信人,人近物,人始以物與造物之才應(yīng),推節(jié)氣候,水旱災(zāi)眚,后叢民,以其首瞻,時移世異,夷為稱神也。意
思就是,有一個生長于山林野牧之地的民族,族內(nèi)眾人與動物比鄰而居,或是雙方太過親近,不知不覺,便形成了一種默契,動物信任人,人也親近動物,人開始通過動物與大自然的一些本能反應(yīng),推算氣節(jié)氣候,天災(zāi)人禍,后來附近的山民便開始以這個民族馬首是瞻,隨后,這個民族便被稱為了神族。
但實際上,因為一開始思想蒙化,坐井觀天,那山族中人其實是很落后的,所謂的稱神,也只是范圍局限的一種崇仰,而那個民族在沒有找準種族定位前,是叫做狼族。
狼為群居動物,性兇猛,對摯愛忠貞,這是一種美好愿望,民族的首領(lǐng),希望自己的族人能同時擁有狼一樣的品性,與狼一樣的悍氣。古
志只有半頁,后面便是介紹狼族與伴月翼犬的關(guān)系。人
人皆知,狼喜歡嗥叫,尤其喜歡對著月亮嗥叫,狼與月,密不可分,忠與犬,同樣密不可分,伴月翼犬的名字,由此而來。
而這只伴月翼犬,說的卻是一只由族中晚輩豢養(yǎng)的雀鳥。
那是一只說不出品種的怪鳥,眼睛是金色的,身形高大,美麗鮮艷,那只鳥做出的最大貢獻,便是救下了整座山中,一千九百名生靈的性命。夏
暑,日燒其枯,火延廣,一山荒矣。
一個炙熱的夏季,太陽燒著了干枯的樹木,引起了一場山林大火,火勢蔓延之大,燒了足足二十天,整片山都荒了,但人卻一個沒死,全因為那只雀鳥提前洞悉大難,帶領(lǐng)所有人緊急撤離,一些不相信雀鳥示意的人,本不打算走,最后卻是礙于狼族首領(lǐng)的權(quán)威,不得不跟著撤離,事實證明,他們撿回了一條命。雀
鳥不止救了人,還救了生于山中的所有動物,它被稱為仙鳥,神雀,而這只雀的后代,據(jù)說,協(xié)助了仙燕國的始祖皇帝,創(chuàng)立了不朽的帝國???
以說,是這只雀鳥的威名,使得名不見經(jīng)傳的狼族,被越發(fā)神化。
而一次的神化,造就的就是更多的所謂傳。有
人說神族人個個精通獸語,能馭獸而戰(zhàn),與天地溝通。有
人說神族人就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熱。還
有人說,他們根本就是神,所謂的族,只是一個籠統(tǒng),其實那片山林,就是所謂的瑤池仙境。此
起彼伏的流,將這個原本平平無奇的山中民族,吹噓成只手遮天的通天大能,其中究竟哪句是真的,哪句是假的,已經(jīng)無從考究,但五老爺這位朋友,是位對舊史非常感興趣的學者,他抽絲剝繭,翻查不少孤本善文,最終得出了這么一個與正史描述最為接近的過往。柳
蔚將這半頁手札看了又看,其中關(guān)于那神雀救人的段落,更是反復研讀,看完后,她仰頭,問向容棱:“你認為呢?”
容棱在她旁邊,將那本手札拿過來,前后幾頁也翻了翻,卻都是些凌亂的草藥名,再沒有與狼族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或許……”沉吟許久,容棱才道:“是該再去一次國象監(jiān)?!?
不過他又補充:“我同行?!?
之前沒同意柳蔚再訪國象監(jiān)的決定,就是擔心她會涉險。可
既然事情已經(jīng)到了這一步,要尋找答案,國師那里是唯一的捷徑。
能精準的叫出“伴月翼犬”四個字,國師知曉的,肯定會比這手札中描述的多,那他同行,也只是盡量將危險指數(shù)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