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回去,林語堂就找到好朋友魯迅,兩人一起在路邊攤上喝小酒。
林語堂興奮地說:“周先生真是厲害,一通話把蕭伯納先生說得啞口無,公開承認自己的過失?!?
魯迅搖頭說:“蕭氏此人,不提也罷,沽名釣譽之徒?!?
林語堂笑道:“他今天表示,自己再也不說中國沒文化了,還說中國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古老國度?!?
“哦?”魯迅稍微有點驚訝,“他真的承認自己的錯誤?”
林語堂連忙把事情的經(jīng)過訴說一遍,魯迅樂道:“這就叫李鬼遇到李逵,一個學問騙子遇到真的學問家,他敢不認錯只能繼續(xù)出丑。”
林語堂有些不高興:“蕭伯納先生是不該亂說話,但也不至于是學問騙子吧。蕭伯納先生的戲劇非常優(yōu)秀,他本身的幽默也令人佩服,而且他還公開表示支持中國抗戰(zhàn),怎么說也是一位國際友人?!?
“呵呵?!濒斞父尚陕?。他覺得林語堂已經(jīng)走火入魔了,如今中國世事維艱,居然還崇尚什么幽默學問,中國的局面就是個大大的黑色幽默!
魯迅以前還喜歡明哲保身,但隨著國情日益糟糕,他的做法也越來越激進。比如他年底要去一趟北平,共黨借左聯(lián)之口委托他號召搞事——圍攻北平政府,呼吁民主和抗日,魯迅立即就答應了,根本不在乎自己的安危。
人都是隨著環(huán)境而改變的,就拿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來說。
年輕的時候,周作人激進無比,寫文章罵人的能力絲毫不弱,而且還喜歡指名道姓的罵。可張作霖揮舞屠刀殺了一批,周作人馬上認慫,現(xiàn)在改行吃齋念佛寫文藝散文了。
而魯迅以前則比較怕死,危險的事情他堅決不干??烧嬲龂y臨頭,魯迅的腰板挺得越來越直,他的朋友被屠殺得越多,他說的話就越大聲,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左翼作家群體的精神領袖。
林語堂和魯迅聊天的時候,宋美齡也在跟常凱申說家常話,把周赫煊關(guān)于法家的解釋闡述了一遍。
常凱申聯(lián)想起國內(nèi)情況,閉著眼喃喃自語:“法、術(shù)、勢,三位一體,這是帝王之學啊,令我茅塞頓開!以前那幫學者都是酒囊飯袋,說什么法家就是依法治國,簡直胡說八道,搞得我都不喜歡法家了。”
常凱申念書不精,對傳統(tǒng)文化一知半解,但卻是個忠實的傳統(tǒng)文化擁護者。他的理念還是洋務派那一套,什么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希望在傳統(tǒng)文化中找到治國理念。
現(xiàn)在聽到周赫煊對法家的解釋,頓時引起常凱申的興趣,睜眼把副官喊進來:“明天有什么安排?能不能抽些空出來?”
副官立即回答:“委座,你明天下午有時間?!?
常凱申吩咐道:“那好,你通知周赫煊一聲,讓他明天下午來憩廬……算了,還是我登門去找他吧,這個人吃軟不吃硬。”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