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憂心忡忡地搖搖頭,低聲道:我所擔心的是,有人想要借逆黨,來鏟除異己。想當初……太祖高皇帝的時候……那空印案、胡惟庸案、藍玉案……不就是如此嗎我看,以后遲早這天下,又如當初一樣,要成為錦衣衛(wèi)和張安世這樣外戚的天下了。
這等讀書人最流行的抱怨,出自解縉之口,一丁點也不奇怪。
可胡廣聽了這些話,卻不敢接茬,好心提醒道:解公,慎。
解縉笑道:這些話,也只是和你說說,你是老實人。
此等話,原本以胡廣的性子,應當是心中一暖的,畢竟二人是同鄉(xiāng),又是最親密的同僚,他肯說這些話,自然是因為將胡廣當做自己親兄弟一般的人。
可現(xiàn)在的胡廣,卻只覺得渾身不自在,眼角的余光,朝楊榮掃去,心里嘆了口氣,不禁有幾分失落,只朝解縉拱拱手道:解公……哎……
怎么,有什么話不可以暢所欲嗎
胡廣張了張嘴,卻道:沒有什么話,走吧,入宮吧。
解縉猶如吃了一個閉門羹,心里有些不悅,見胡廣畏畏縮縮的樣子,不禁有些輕視,讀書人坦坦蕩蕩,何以如此猥褻,心道胡光大(胡廣的字)這個人,已經(jīng)不如從前時那般瀟灑了。
胡廣已碎步,退到了楊榮的一邊去。
楊榮則眼中帶笑地瞥了胡廣一眼,意味深長。
胡廣只好苦笑以對。
解縉心中惆悵,卻見禮部尚書呂震在一旁。
這呂震與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三人齊名。
早年的時候,呂震就投降了朱棣,屬于最早一批投靠朱棣的大臣,因此很受朱棣的器重。
解縉微笑著對呂震道:呂公……請。
呂震連忙道:解公乃大學士,當先入宮。
解縉顯得關切地道:聽聞那博士鄭倫,算是你的門生
呂震道:談不上,只是他當初鄉(xiāng)試的時候,恰好老夫是主考罷了。
真想不到……他……
事情還未有結果,是否有罪,自有公論。
解縉嘆了口氣:但愿自有公論吧。
說罷,百官入殿。
這殿中,朱棣早已升座。
昨日張安世上奏,請朱棣御審此案,讓朱棣的心里頗有些奇怪。
畢竟此等逆案,見不得光,當著百官的面審問,若是真審出點什么來呢
說實話……朱棣還是要臉面的。
不過張安世既然奏請,想來一定有他的理由。
最終朱棣還是準了。
只是朱棣的心里隱隱有些不安。
此時……百官還未至。
可太子朱高熾和趙王朱高燧,卻已坐在了殿下,二人不發(fā)一。
地上,則跪著紀綱和主管詔獄的僉事鄧武。
此二人,是朱棣提早召來的。
張安世那邊……也不知查出來的是什么結果。御審之前,朱棣想問一問錦衣衛(wèi)這邊有什么動靜。
不過紀綱和鄧武這二人的回答,讓朱棣頗有幾分不悅。
他們那邊……雖有一些頭緒,可這些頭緒,卻都雜亂無章。
因此,此時的紀綱只好匍匐在地,保持著五體投地大禮,紋絲不動。
鄧武的心里也很是膽怯,陛下對紀綱的不滿,顯然已寫在臉上了。
此時,百官覲見,三呼萬歲。
朱棣也只是頷首點頭,而后道:宣張安世幾個吧。
亦失哈點頭,朝一個宦官使了個眼色。
良久……那宦官才來:陛下,張安世等人覲見。
朱棣點頭。
隨即,便見張安世打頭,朱勇和張軏幾人,正押著鄭倫幾個進來。
張安世器宇軒昂,穿著簇新的朱紅麒麟衣。
后頭的鄭倫……卻是一臉沮喪,如喪考妣狀。
朱棣一看鄭倫,便怒從心起,這可是詹事府的博士……是朱棣親自點選,令他輔導皇孫,若是皇孫有什么差池,那真是抱憾終身了。
張安世領著朱勇幾個行禮道:臣見過陛下。
朱棣道:朕聽聞,亂黨已有頭緒了
張安世道:是有頭緒了,所以臣才請陛下親審。
朱棣目光落在了鄭倫的身上,厲聲道:鄭倫,你這老狗!
朱棣勃然大怒,雙目殺機畢現(xiàn)。
鄭倫立即上前,口里大呼道:冤枉,冤枉……陛下……臣冤枉啊……
后頭二人,也都高呼叫著:臣冤枉……臣有天大的冤情。
朱棣笑的更冷:你們真以為,張安世會冤枉你們當初那該死的陳文俊,也是你們這般的喊冤,你們這是不見棺材不掉淚,你們想要千刀萬剮,朕自然也遂了你們的心愿!
鄭倫一臉蒼白,猛地跪在了地上,含淚道:臣……臣……
朱棣隨即看向張安世道:張安世,你來說罷。朕要好好看看,這鄭倫,如何狡辯。
張安世便道:是,那臣說了。
朱棣:……
張安世笑著道:啟稟陛下,這鄭倫……是冤枉的……
此一出。
滿殿嘩然。
所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朱棣也是瞠目結舌。
這不是開玩笑嗎
你讓朕來御審,就為了這個
鄭倫抬起頭,也松了口氣,其他兩個被冤枉的大臣,不禁搖頭。
朱棣怒罵道:張安世你……
張安世道:陛下息怒,其實……這是演了一出戲,臣根據(jù)種種跡象……最后得出了一個結果,那便是……這陳文俊背后的同黨,一定位列朝班,而且一定是重臣。
頓了頓,張安世道:只是……這樣的人……心機極深,而且隱藏的極好,臣就在想,想要找到這個人,十分不易,而且自從抓了陳文俊,已經(jīng)打草驚蛇,此人就更加不可能露出馬腳了。
張安世說到這里,便道:只是……這亂黨猖狂,臣自知,一日不將他找出來,我大明就永無寧日,為了抓住亂黨,所以臣也只好兵行險著了……
朱棣猛地意識到了什么,此時,他也不得不佩服,張安世這個家伙……還真是無所不用其極,這滿朝文武,也只有這個家伙……能干出這樣的事。
可細細一思,張安世說的沒有錯……若是其他的辦法管用,那人早就露出馬腳了,現(xiàn)在也不過是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而已。
朱棣點頭:那么你為何要拿鄭倫幾人
張安世道:陛下,臣這叫敲山震虎,這些亂黨,現(xiàn)在家拿住了陳文俊,臣突然開始拿鄭倫幾人,其實就是放出一個訊號,告訴他們,那陳文俊沒有交代出他們來,而且現(xiàn)在正在胡亂的攀咬,如此一來,他們得知拿住的都是無關人等,也就放心了,只有讓他們放心,才可教他們放下防備,才可露出馬腳。
所以……張安世道:這得多虧了鄭倫還有周進以及劉彥幾位,他們吃了一些苦頭,不過……臣在棲霞,沒有讓他們受什么皮肉之苦,臣之所以選擇他們,也是因為……他們對陛下赤膽忠心,尤其是鄭倫,鄭倫時常對皇孫說,他讀了四書五經(jīng),最是明理,尤其是對陛下,無比的忠誠,愿為陛下赴湯蹈火,臣就在想,他既然愿為陛下赴湯蹈火,那么為陛下暫時受一點委屈,那應該也沒啥。
鄭倫虛驚一場,愣了老半天,他依舊還是厭惡張安世的,你張安世是什么東西,也敢拿老夫開涮
不過眼下……張安世說得對,他忙精神抖擻,道:陛下……臣對陛下忠心耿耿,天日可鑒。
朱棣輕輕吁了口氣,還好……總算不是皇孫身邊的人出了問題。
張安世又笑道:在這個過程中,第二個要感謝的人,是錦衣衛(wèi)指揮使紀綱。
紀綱:……
朱棣掃了一眼紀綱:這又是為何
張安世笑吟吟的道:若非紀指揮使,這一場戲,還真有點難。陛下是知道臣的,臣雖然拿了鄭倫人等,可臣心善,禍不及家人,可若只是拿鄭倫幾個,那些逆黨見了,只怕也覺得有些蹊蹺。
幸好,有紀指揮使及時拿住了鄭倫他們的家人,也讓臣良心好受一些,陛下……此次……若是拿住了亂黨,不但鄭倫幾個勞苦功高,便是這紀指揮使,功勞也是不小。
紀綱:……
鄭倫幾個面上的笑容……猛地僵硬了。
不等張安世繼續(xù)說話。
鄭倫突然看向紀綱,道:紀指揮使……老夫的家人……何在
紀綱眾目睽睽之下,此時已是冷汗淋漓。
區(qū)區(qū)一個鄭倫,他當然沒有放在眼里。
可是……
現(xiàn)在殿中君臣,都看向紀綱。
張安世也臉色一變:紀指揮使……你……
紀綱低著頭,心亂了。
一向沉默且冷漠的他,現(xiàn)如今……卻有一種如芒在背的感覺。
那鄧武,趴在地上,更是臉色蒼白如紙,嚇得大氣不敢出了。
鄭倫幾個,好像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鄭倫齜牙裂目。
他已顧不得這里是天子的殿堂了,一下子站起來,撲上去,雙目圓瞪:我……我的家人……
紀綱吸了一口涼氣,除了陛下,這個世上,沒有人可以這樣對自己無禮。
他慌張的道:多數(shù)人……還活著……
一聽這個……鄭倫臉色慘然,瘋了似的道:我……我兒還在嗎
紀綱沒回答。
鄭倫慘然道:我……我的妻女……
紀綱也沒有回答。
鄭倫道:她……她們……臨死之前……
強忍著眼淚,鄭倫瞪著紀綱:可曾受了什么凌辱
紀綱依舊無法回答。
張安世沒有做聲,只冷眼看著這一切。
鄭倫確實是被冤枉的,可是……之所以挑選了鄭倫……是因為鄭倫是個偽君子,他在皇孫面前,口稱所謂的大義,可實際上……他的兒子們仗著自己親爹是詹事府的清貴大臣,在京城里為非作歹,不久之前,就曾有一商人之婦,被這鄭倫的兒子瞧上,這鄭倫的兒子呼朋喚友,竟生生將那商人之婦弄死。
現(xiàn)在……也算是一報還了一報。
可人與人之間的心境,此時卻大為不同。
鄭倫瞳孔收縮著,他跌跌撞撞的在殿中打了個踉蹌,渾身好像吸干了一般。
另外兩個,一個昏厥,另一個大怒道:紀綱,我與你不共戴天,今日……有你沒我……
隨即,鄭倫發(fā)出了撕心裂肺的嚎啕大哭。
紀綱只冷冷的跪著,他跪著的方向,依舊是朱棣。
此時的紀綱,只覺得自己像一個小丑。
那鄧武已是嚇得磕頭如搗蒜。
朱棣見狀,心中已是怫然不悅,惡狠狠的看著紀綱,道:錦衣衛(wèi)到底平日里干的是什么你們就是這樣捉拿亂黨的嗎
朱棣責備的聲音立即響起。
如果說,方才鄭倫幾個的痛罵,對紀綱而,不痛不癢。
可陛下的責備,卻已令他額頭大汗淋漓,朝朱棣叩首道:臣……萬死之罪了。
短短幾日,他又不得不請罪了。
百官看著紀綱,只覺得遍體生寒。
鄧武此時道:陛下……陛下……卑下……卑下只是奉命行事。
鄭倫卻已癱坐下去,人已渾渾噩噩,口里反復念叨:陛下要為臣做主,要為臣做主啊。
………………
昨天碼字渾渾噩噩,居然忘了昨天是中秋節(jié),現(xiàn)在給大家獻上遲來的祝福,諸位書友,中秋快樂,萬事如意,老虎永遠愛你們。
由于各種問題地址更改為請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