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不去,她只能盼著修元霜聽到消息來見她,端妃雖然份位不高,但太后老佛爺極喜歡她,為她網(wǎng)開一面是有可能的,畢竟她犯的也只是小錯。
度日如年,望
穿秋水,沒等來修元霜,等來了傳旨的郝平貫,他站在大殿里,揚聲念著皇帝的口諭:
"良妃修氏,品性不端,狹心善妒,惘顧皇權(quán),行惡做歹,貶去妃位,移居永巷,欽此。"
修元霏驚得癱坐在地上,為了這么點小事,就要廢她的妃位永巷是什么地方,進了那里,再無出頭之日了呀……
她失聲痛哭起來,爬過去扯郝平貫的袍子,"大總管,我要見皇上,你讓我見見皇上,他不能這么待我,他還沒見過我呢,大總管,你行行好,讓我見皇上一面吧,我冤枉啊,嗚嗚嗚……"
郝平貫嘆了口氣,"良妃娘娘,您別哭了,收拾收拾就走吧,皇上不會見您的。"
"大總管,我知錯了,我姐姐告訴我要安份守已,不要惹事生非,可我沒有聽她的話,我后悔了,我去跟賢妃娘娘認錯,請您救救我啊,大總管,我不要去永巷,不要去啊……"
"端妃娘娘的話沒錯,您為什么不聽呢,非得捅馬蜂窩,皇上最討厭耍心計的,您好自為之吧。"郝平貫掙脫了她的手,一臉唏噓的走了,挺好的姑娘,可惜心眼不正,這輩子算是毀了。
按理說,皇帝這罰法是重了些,就下幾顆巴豆,往輕了說就是惡作劇罷了,何至于要貶了妃位移到永巷里去。
瑞太后聽到消息,嚇了一跳,左思右想,覺得不妥,別的不說,就沖修敏的面子,事也不能這么辦,多讓人寒心啊。她心急火燎的趕到承德殿,想勸勸皇帝。
皇帝端坐在書案前,悠閑喝著茶,耐著性子聽瑞太后把話說完,慢條斯理的說,"是兒子的錯,讓太后分憂了,您別理這些雜七八的事,省得傷神,來人,送太后回去。"
瑞太后清楚皇帝的脾氣,別看他們母子如今關(guān)系好了,可她依舊拿這個兒子沒辦法,他每每叫她太后,就是帶了警告的意思。
瑞太后怕惹惱了他,又不甘心就這么走了,可寧九對她比比手,"太后娘娘,臣送您回宮。"
瑞太后第一怕皇帝,第二怕寧九,兩尊神這么盯著她看,她嘴唇動了動,倒底沒再開口,無可奈何的走了。
回到慈安宮,瑞太后仍是不甘心,為了修敏和修元霜,她也得做點什么,想了半天,最后黃有道出了主意,說這事以一人之力顯得太單薄,若是后妃們都向皇帝求情,說不定皇上能網(wǎng)開一面。
瑞太后覺得這主意不錯,于是把后妃們召集到一起,聯(lián)名寫了個求情書,落了各人的款。可讓她意外的是,所有的后妃都來了,唯獨修元霜稱病沒來。
是為她妹子求情,她這個做姐姐的不出面怎么行,瑞太后體恤她身子不舒服,等后妃們把名都簽上了,她親自拿到景秀宮讓修元霜簽。
結(jié)果到她宮里一看,修元霜病得不輕,面色潮紅,額頭發(fā)燙,嘴里還說胡話,要簽名是不能了。
她等了兩天,修元霜病情是穩(wěn)定了,但她每次過去,修元霜都在昏睡,她等不了,只好先把那份求情書呈到皇帝那里去。
瑞太后的想法,皇帝知道,后宮發(fā)生的那些事,他也知道,那份求情書他看都沒看,揉成一團扔在簍子里,卻叫魏仲清去給修元霜瞧了病。待她病好了,叫過來說了幾句話。兩天后,旨意下到景秀宮,封修元霜為良妃,補了修元霏的空缺。
關(guān)在永巷的修元霏大概不會知道,她挖坑讓自己掉進去,卻成全了姐姐修元霜。
對修敏大學(xué)士來說,兩個女兒,一貶一封,保誰舍誰,他心里一早就有了定論。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