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松等老臣也是略感欽佩。
方正一煩人歸煩人,但是人家辦事是真沒得挑!
許溫書問道:“那怎么沒見京城有這套?”
方正一拱手高聲道:“陛下在京,天子腳下,圣明燭照,朗朗乾坤,一切罪惡都將繩之以法,在京城還搞這一套不是多此一舉嗎?!”
許溫書老臉一垮,心中腹誹不已。
我就多余問你個狗日的,得著個機會就拍是吧!
李巖松沉吟道:“可是平萬縣如此瘋狂吸收周邊人口,那田地撂荒恐怕已經成為問題了吧?”
提起撂荒,氣氛開始有些沉凝。
事關糧食大計,甭管怎么有錢,這才是國家的根本!
不過楊風帆絲毫不慌,微笑道:“李公所有理,平萬縣吸收的都是周邊的壯勞力,老病殘等都留在家中,起初下官也是有這樣的擔憂?!?
“但是后來卻發(fā)現(xiàn),這些百姓有了錢,便會積極購買牲口送回家中,如此以來勞力不足的狀況便被迅速緩解,田地撂荒也就無從談起,這一頭耕??杀纫粋€人要好用的多了?!?
“咱們剛打下金國,那邊的草場給咱們飼牛這就不是問題了。”方正一小聲提醒道。
眾人寬慰異常,看來最擔憂的情況也不存在,那就好。
“你繼續(xù)講。”景帝道。
楊風帆道:“除了工商繁榮之外,平萬縣最大的功績便屬教化了?!?
“兩年的時間,整個平萬縣新增了三十二所學堂?!?
三十二?眾人大為震撼。
“怎么可能?這都是用課稅的銀子修建的?”有人失聲道。
兩年新增三十多所學堂未免太過于驚人了!
“有一半是縣里出銀修建,而另一部分則是由商賈出資修建?!?
“商賈還關心教化?”李巖松一個沒注意,將胡子揪了下來。
“當然!這里不少百姓可是帶子而來,平時上工繁忙根本無心養(yǎng)育,做工更是極容易分神,縣衙了解到這種情況便開始牽頭商賈轉為那些兒童修建學堂?!?
“而這些學堂中的一部分,則是為務工百姓準備的其實許多工種需要的是讀書識字之人,但是這類人往往極其缺乏,所以便修建大學堂,專門教導識字,另外也可以學習圣賢之道?!?
“如今有不少上進的百姓,在休息之余都愿意花些銀子去大學堂里讀書習字,為自己將來增加一份收入?!?
群臣嘩然,陷入討論之中。
“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李巖松喃喃道。
這樣的功績他們簡直從所未聞讀書人心心念念的理想竟然輕而易舉的被商賈給實現(xiàn)了?
楊風帆心中已經是得意異常,忽見方正一在給他使眼色,猛然想起了什么。
對啊,縣里還安排了一個專門給陛下剪裁用的學堂項目。
現(xiàn)在正是錦上添花的時候!
楊風帆一抱拳:“陛下!為了應對將來的變化,縣里出資剛剛修建好了一所規(guī)模最大的學堂,足足能容納三千人!里面食堂宿舍書館一應俱全,五歲至十五歲都可在一所學堂內讀書,最重要的是學費極其低廉,爭取讓每個適齡的學子都有書可讀?!?
“這所學堂修建之處便廣受城中百姓好評,坊間無不感念朝廷的恩德,人人都說陛下愛民如子,對百姓關心備至,所以還特別為這學堂取了一個極好的名字”
群臣喜笑顏開,景帝樂不可支:“什么名字?”
“恩情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