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秦朝的興衰如同一場波瀾壯闊的戲劇,而秦二世胡亥則是這場戲劇中關(guān)鍵的角色之一。
他的統(tǒng)治加速了秦朝的滅亡,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xùn)。
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本不應(yīng)登上皇位。
然而,在趙高與李斯的陰謀策劃下,他篡改遺詔,逼死扶蘇,成為了秦朝的第二位皇帝。
胡亥的繼位充滿了血腥與陰謀,這也為他的統(tǒng)治埋下了隱患。
一、胡亥的繼位與統(tǒng)治胡亥自幼深受秦始皇寵愛,性格乖張任性。
在趙高的教唆下,他對權(quán)力充滿了渴望。
秦始皇死后,趙高利用胡亥的弱點,勸說他篡改遺詔,奪取皇位。
胡亥本就對皇位有覬覦之心,在趙高的鼓動下,他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于是,趙高與李斯偽造遺詔,指責(zé)扶蘇不孝,蒙恬不忠,令他們自殺。
扶蘇接到遺詔后,不疑有詐,自刎而死。
蒙恬雖懷疑遺詔有假,但在胡亥的逼迫下,也被迫自殺。
胡亥繼位后,對趙高聽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