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汪海洋在土地廟中生了一堆火,然后和真智偎依在供桌前。
這廟里除了身后的供桌和供桌后面沒有腦袋的泥像,什么都沒了。
望著殘破不堪的土地廟,汪海洋心生感慨:“當日這土地廟應(yīng)該也是很熱鬧的,不想如今卻如此破敗。
現(xiàn)在科學這么發(fā)達了,為什么還有那么多人相信鬼神呢?”
真智說:“不管社會發(fā)展到什么程度,人的心中總需要一種精神寄托,或者說信仰。
世界上幾大宗教能夠延續(xù)至今,總有它的道理。
”
“那倒是,就說我吧,我是個無神論者,也不信任何教,但是自從進了慈云寺,每次我去大殿時,望著那佛像,總能感到一種心靈的寧靜;有時聽你們念經(jīng),也能感到靈魂得到凈化,好象神佛真的存在,隨時在看著你的一舉一動。
”
真智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信則有,不信則無’。
你想想,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是無神論的國家,但法律也規(guī)定了信教的自由,這說明信仰無國界,也不受世俗的約束,信仰是人們心靈的歸宿,否則在這世上,人就是行尸走肉。
”
“就算我信佛,但我不一定去當和尚啊,你為什么要看破紅塵,出家為尼呢?”汪海洋又情不自的提到了這個問題。
“因為懺悔自己的罪孽。
”真智輕聲說道。
“罪孽?什么罪孽?”汪海洋好奇心大起。
真智凝視著他,“你真的想知道?”
“我看這廟里,除了主持及凈空、凈明師太年紀比較大點,其余的年紀都不是很大,個個樣子也漂亮,我就弄不懂為什么你們會出家。
”
“凡事講求因果,與佛有緣,就自然來了。
”
“那你呢?能給我講講吧,打發(fā)一下時間也好,現(xiàn)在還早,睡不著。
”
“好吧,給你講講我的故事。
”真智望著熊熊燃燒的火堆,思緒回到了若干年前。
“我曾經(jīng)是個小學教師,二十歲從師范院校畢業(yè),就在一個縣城教書。
那時情竇日開,渴望和異*交往。
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上,我認識了大我二歲的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