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都是古董圈的,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自己收藏的好東西,來交流鑒賞。
齊老剛說完,一位身形佝僂的白發(fā)老大爺,拎著包袱走來。
他把包袱往桌上一放,解開包袱皮露出了一只二尺見方花綠色硬紙盒。
“老齊,麻煩你給我看看,這是不是哥窯開片。”
哥窯瓷,屬于北宋五大名窯。
明代《宣德鼎彝譜》記載,北宋五大名窯排名為,汝、官、哥、鈞、定,哥窯排名第三。
清代《飲流齋說瓷》又提出了柴、汝、官、哥、定,之說,哥窯排名第四。
由此可見哥窯其地位,在歷朝歷代,乃至現(xiàn)在,都屬于華夏瓷器里面排名極其靠前的。
其存世量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稀少。
張震曾經(jīng)有幸見過幾件哥窯,自己也擁有過一個小件。
但來到八十年代后,卻第一次有機會接觸哥窯,而且還這么大,可見此刻他多么的激動。
齊老示意老者打開盒子。
隨著那個二尺寬的盒子打開,張震一雙眼睛立刻盯了上去。
盒子里露出一只米黃色直徑過尺的大碗。
只看了一眼,張震愣住了,額頭上起了一層黑線,這,這是神馬玩意?
就在此時,齊老道,“張震啊,今天我有點眼花,你替我看看吧?!?
張震忽而驚醒,回頭滿臉詫異地看向齊老,“老師,這件東西還要看么?”
齊老一白眼道,“看,人家辛苦拿來了,為什么不給看?”
這是要干嘛啊?張震滿腹狐疑,語氣盡量和藹說道,“大爺,您這件東西一眼假啊,連高仿都不是,沒有什么收藏的必要了?!?
那位大爺頓時瞪起了眼皺起了眉頭,額頭上青筋都跳了幾下。
他指著盒子里東西叫道,“金絲鐵線,紫口鐵足,怎么一眼假了,怎么不對了,你給我說清楚,要不然老子和你沒完?!?
齊老悠閑地滋嘍一口酒,又吃了兩個酥脆的五香花生米,仿佛根本沒看到眼前的這一出。
槐婷婷滿臉擔(dān)憂剛要幫腔,齊老扭頭瞪了她一眼,嚇得槐婷婷不敢吱聲。
這一切被張震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好啊齊老頭,你今天弄這一出是成心耍我來著?
眼前這老大爺,怎么看,怎么像是后世的國寶幫,張震怕他過于激動彈了弦子,急忙道,“大爺別急,聽我說。
哥窯確實因為釉面上的開片和胎體的顏色,有金絲鐵線、紫口鐵足之稱,但這兩項絕對不能當(dāng)作評定它是否真品的標(biāo)準(zhǔn)。
咱們看一件瓷器,不光要從特點,新老,風(fēng)格,來判斷,而且還得結(jié)合其實用性,文化背景,歷史背景,等等。
首先來說,您這件東西,它是個碗,而且還是個淺碗,試問一下,誰能用超過一尺的碗吃飯呢?
古代官窯器物,都是定制,所以都有記錄,在我的記憶中哥窯就沒有燒制過這么大的碗。
另外從出土記載來看,五大名窯燒制的碗大多口徑在十幾厘米,罕有超過二十厘米的,你這個都一尺多了啊。
宋代不同于之后的朝代,瓷器都講究實用性。
要是明清兩代出現(xiàn)這么大的碗,倒也不稀奇,但宋不可能。
另外釉色、開片、修足、胎體,都不對,所以我說它連高仿都不是,再加上火氣十足,賊光閃爍,這玩意出窯絕對超不過十年?!?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