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嚓一聲,馬云的腦子里,好像有什么破土而出了。
他怎么沒想到那,大路千千萬,我為什么要抓住一條路不放?
自己是不是傻?
解決了自己心中困惑已久的難題,馬云就像一個小書童一樣,陪著楊慶釣了一天魚,然后鞍前馬后的服務著。
一直到楊慶睡了,他才離開。
第二天,楊慶照常去釣魚,人來了又走,走了又來。
這天,倪院士來了。
帶著笑容來的。
他坐在楊慶身邊,吐出了一口濁氣。
“楊慶,我們成功了,雖然只有人家586的水平,但是我們真的成功了?!?
“你知道這對我們是什么意義嗎?”
“我們打破了從無到有的過程。”
“我們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席之地。”
“現(xiàn)在迅龍cpu,讓我們在很多領域可以擺脫對外國的依賴。”
“而且有了這個基礎,我相信,用不了十年,我們就可以趕上和英特爾的差距?!?
他心中的淤氣一掃而空。
楊慶一直等到他說完,才說道。
“先流片,等到能夠量產(chǎn)后,交給軍方,試用一下,如果符合標準,就聯(lián)系楊帆,他的工業(yè)電腦,有一些需求。”
“剩下的,就要看你們的推廣了?!?
倪院士明白,這才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后面的困難還多著呢。
現(xiàn)在他們用盡全力,才造出了一代,后面需要更多的專業(yè)人才和設備,來推動后續(xù)的研究。
隨著芯片的結(jié)構(gòu)越復雜,需要的人越多,設備也昂貴。
而這些設備,很多都是禁運的。
他們需要耗費巨大的代價,一點點趕上來。
還有一個就是,現(xiàn)在的人才,還是太少,雖然大學一再擴招。
211,985計劃更是推行了好幾年。
但是人才的培養(yǎng)上,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頂尖人才。
自己都培養(yǎng)不出來,需要去別人那里培養(yǎng)。
我們?yōu)榇嘶ㄙM了,巨大的代價,但是回來的卻沒多少,而且還要被無數(shù)的人搶。
有點樣子的,現(xiàn)在只有特區(qū)大學和港島理工,現(xiàn)在都掌握在楊家手里。
為了培養(yǎng)這樣人才,楊家每年都要耗費上百億。
現(xiàn)在雖然已經(jīng)開始有一些校友開始反饋這兩所大學了。
但是資金還是有限。
如果有一天,楊家倒了,這兩所頂尖院校,也要跟著倒下。
最讓倪院士多有微詞的是,特區(qū)大學只招,普通人。
普通人的天才確實多,但是培養(yǎng)代價也大。
別人都是帶資入組,你卻是燒錢才能成才。
“楊董,如果迅龍掙不到錢,怎么辦?”
楊慶扭頭看向了倪院士。
“說吧,是不是又有什么想法?!?
楊慶也是無奈,他們這些人,總是想要投國。
倪院士尷尬的笑了一下,最后還是說道。
“有了國家的支持,我們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何樂而不為那?!?
楊慶嘖了一聲。
“你想沒想過,主導權(quán)那?”
“我可以由著你折騰,別人會嗎?”
“用了別人的東西,到時候人家往里面塞人,你接受不接受?”
“接收了,以這些人的背景,對你指手畫腳,你怎么辦?”
“還有那些刷經(jīng)驗的寶寶,這些玩意多了,你讓那些辛辛苦苦的人怎么想?”
“成果越多,越讓人欲罷不能?!?
“我得意見是,支持,你們可以要,但是人,我們一根毛都不要。”
“必須保持我們隊伍的純潔性,才能保持團隊的戰(zhàn)斗力?!?
“寧可慢點,累點,也不愿意,被人糟蹋了我們的事業(yè)。”
“都是為國做貢獻,為什么要搞的那么復雜?”
“你想想,你好好想想,我說的有沒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