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硯臺需要這么珍藏。
這是塊硯臺長15厘米,寬8厘米,厚2厘米。硯石因為剛剛浸過水呈黑紫色,硯池位置顏色漆黑,也不知道是長年累月使用還是本身材質(zhì)就是這樣。
觸摸硯池,石質(zhì)細(xì)密溫潤,入手凝重渾厚,硯池表面細(xì)膩光滑就好像是摸小孩子肌膚一樣。
即便是齊鳴這種外行人,都能感覺到這是塊好硯。
硯池下方雕刻了一層蕉葉,蕉葉上方是米粒大的一句小詩: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在硯臺的左上角還有一個小小的蘇字,如果不是仔細(xì)看還看不出來。
翻到背面,一首詩占據(jù)了大半位置。
滄海何曾斷地脈,白袍端合破天荒。錦衣今日千人看,始信東坡眼力長。
詩句下方是一句:崇寧元年十月十九日瓊州姜君弼。顯然是記錄了時間,以及硯臺主人姜君弼。
“姜君弼,姜君弼?!?
齊鳴喃喃的念了兩遍,對這名字卻沒什么印象。但正面那兩句勸學(xué)詩他卻是知道的,正是出自北宋的家蘇軾。
知識儲備不夠,度娘來湊。齊鳴將姜君弼輸進(jìn)了查詢欄。
很快,一個名字跳了出來“姜唐佐。”
姜唐佐,字君弼。北宋人,是有記載的海南第一位舉人,隨后被賜進(jìn)士出身。這人既沒留下什么豐功偉績也沒留下知名的文學(xué)作品。但誰讓他有個好師傅,蘇軾。
背后那首小詩在百科里也有記錄,而且這詩還很傳奇。
詩的上兩句,是蘇軾寫的,意在鼓勵姜唐佐積極進(jìn)取考取功名,并且還和他約定,等姜唐佐高中后就給詩補全下半首。只可惜,姜唐佐中舉后,蘇軾已經(jīng)離世,但在他路過汝陽時遇到了蘇軾弟弟蘇轍。
蘇轍替他哥哥補上了后半首。蘇家的兩大學(xué)士為一人寫詩,那這人哪怕是個二傻子都夠資格在史書上留下一筆了。
話說蘇軾生于1037年,死于1101年。這元符三年,齊鳴拿手機查了查,應(yīng)該是1100年,當(dāng)時蘇軾正好流放海南。
話說這硯臺上的青氣有50多厘米,說明確實是宋朝的東西。宋朝,蘇軾,蘇軾的詩句,蘇軾的徒弟,難道這硯臺和蘇東坡有關(guān)?
這個想法讓齊鳴一個激靈,手上一抖硯臺差點沒掉地上,還好被他一把抓住。這下子硯臺拿手上都覺得危險,趕緊回到房間放到了床中心。
他的動靜也驚醒了睡著的小紫。
小家伙舔了舔爪子,再撓了撓臉。
“嗷嗚~”
小紫看到齊鳴坐在床上,便好奇的爬了過去,小臉蹭了蹭齊鳴身體,但沒得到回應(yīng),于是便對床上那黑乎乎的石頭來了興趣。
小爪子剛要碰到硯臺,齊鳴一句不要把它嚇的炸了毛。
“小祖宗,那是你能玩的嘛!你那爪子劃傷了怎么辦?!?
“嗷嗷!嗚~”
齊鳴提著小紫背后軟肉,一甩丟到了枕頭上。小東西懵懵的,隨后小嘴人性化的鼓起,又不甘心的沖了過來。
齊鳴一把抓起它,就塞進(jìn)了口袋,還扣上了扣子,任由它在里面鬧騰。
隨后他就用酒店浴巾把硯臺包了個嚴(yán)嚴(yán)實實,又在包里墊了件毛衣,才小心翼翼的背著包出了門。他現(xiàn)在一刻都等不了,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這硯臺的價值到底如何。
齊鳴趕到博古齋的時候才8點多,門都沒開。無奈他只能在外面出攤早的攤位前逛逛打發(f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