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完曹家,官家在朝堂上就徹底的掌握了話語權(quán)。
太后也無可奈何,她現(xiàn)在在后宮里,每天除了吃喝玩樂,根本做不了旁的。
一動腦子就疼,請了民間所謂的多少神醫(yī)都沒用。
而曹家老太太則覺得,這次不過是不小心被算計了。
找個機(jī)會再跟官家爭斗又能如何?
反正出爾反爾也不算什么。
但曹國舅心里跟明鏡似的。
桓王妃之所以不隱瞞,是為了告訴自己。
她如果想跟曹家斗,根本沒人斗得過。
如今不過是用一個墨條,就能把曹家整的喘不過氣。
若是手段再狠辣些呢?
到時候曹家怕是要家破人亡,還沒能力反擊。
盛纮可真是厲害,生了幾個兒女,各個不凡。
曹國舅可不想跟這種人斗了,還不如現(xiàn)在低頭,還能保留身為國舅的體面。
所以,曹家派系徹底低頭了。
而在解決完曹家后,官家就開始磨刀霍霍向朝政了。
宋朝最大的問題,是三冗兩積。
三冗就是冗官、冗兵、冗費。
兩積就是積貧、積弱。
所謂的冗,就是臃腫,多的意思。
所以,冗官就是因為恩蔭、科舉取士太多,導(dǎo)致官員太多。
官員一多,無作為的就多。
而且很多都是靠恩蔭入仕,所以胡作非為,無能力者巨多。
因為很多官二代知道自己即便不學(xué)無術(shù),也能靠著恩蔭做官。
既然如此,那他們又何必費盡心思苦讀呢?
這樣的官員越多,可想大宋的朝政上有多少不學(xué)無術(shù)之人。
而為了應(yīng)對夏、遼,以及農(nóng)民起義。
大宋招募的禁、廂軍過多。
再加上一有農(nóng)民起義,大宋往往就會進(jìn)行招安,所以士兵過多,這就是冗兵。
冗官、冗兵的巨額開支,再加上向遼、夏輸送的大量歲幣,導(dǎo)致了冗費。
三冗導(dǎo)致財政多年入不敷出,形成積貧的現(xiàn)象。
守內(nèi)虛外的策略,又讓大宋出現(xiàn)積弱的現(xiàn)象。
這就是大宋最重要的政治問題。
還有不抑制土地兼并,導(dǎo)致地主階級和農(nóng)民階級矛盾激烈。
稅收制度等問題,都造成了大宋如今的局面。
想要變法,不能一口氣吃個大胖子。
于是,在墨蘭給趙策英吹了風(fēng)后,趙策英打算從解決冗兵的問題開始。
而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人手。
因為先帝前些年,也試圖變法。
主政人正是范仲淹、韓琦和富弼。
這幾人曾主持過慶歷新政,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冗官、冗兵、冗費等問題。
但很可惜,失敗了。
因為觸及到士大夫的利益,再加上各種污蔑手段,先帝不夠信任改革派,導(dǎo)致失敗。
而韓琦也變成了如今圓滑的性格。
再次變法,定然不能再重蹈覆轍。
而之所以先解決冗兵,也是因為這是最好解決的,也能緩解一些財政問題。
畢竟宋朝重文輕武,裁冗兵的阻力定然沒有裁冗官的阻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