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咱們挾持文武百官,還有皇帝朱由檢,但城里必然還有留守之人啊?!?
“若是碰到個腦袋愚的,寧死不開,哪怕斬了朱由檢也不開門,我等如何是好?”
“一旦耽擱,屆時京畿三大營二十萬大軍合圍,我們插翅難逃!”
“另外,就算開了城門,城內(nèi)應(yīng)該還有三到五萬守軍。”
“這幾萬人俱都是精銳中的精銳,就算外城開了,還有內(nèi)城,還有皇城和紫禁城。四重宮門,我們都有把握全部拿下?”
額……
劉繼祖這話一說,眾人都冷靜下來。
是啊。
萬一碰到個二百五京城守將,一切都是天方夜譚。
這和清軍大舉入關(guān)不同。
清軍入關(guān)乃是穩(wěn)扎穩(wěn)打,步步為營,打來的時候大明人心已經(jīng)散了。
不用多說,恐怕從上到下都要放棄抵抗。
可咱們是倉促起事啊。
一旦城里有于謙于少保這樣的錚臣,不用多,一個就夠。
直接另起爐灶,堅守京都,遙拜其他藩王為皇。
朱由檢你殺便殺吧,文武百官你殺便殺吧。
我們再換一個皇帝,南直隸還有一套官僚機構(gòu)。
屆時三大營來援,遼東大軍勤王,一切還是鏡中花水中月。
這事很有可能。
畢竟當(dāng)年景泰帝的例子就擺在眼前。
眾人想到這里,深以為然的點點頭,又看向?qū)O元化。
怎么辦?
孫元化一臉懵逼,只好賠笑的看向徐光啟。
“恩師,您看,劉將軍說的也不無道理,若是不開城門的話……”
徐光啟淡淡笑了。
“此事老夫早就考慮……拿地圖來!”
立刻有人在桌上攤開全國地圖。
徐光啟一點京都位置:“雖然咱們有八成把握打進京都,但也有兩成失敗因素?!?
“一旦城門不開,咱們要立刻挾朱由檢,帶著大軍千里奔赴到這里……”
順著徐光啟手指,眾人眼神劃了過去,具都喊出了聲。
“陜西?”
“沒錯,陜西!”
徐光啟沉聲說道:“今年七月,老夫得到消息,陜西道農(nóng)民王自用、高迎祥、王嘉胤等人揭竿造反?!?
“如今已成如火如荼之勢,正越演越烈?!?
“再加上此地土地貧瘠,生產(chǎn)落后,賦稅和徭役極為嚴(yán)重。一旦有人造反,必將一呼百應(yīng)。只要咱們到了這里,真和回家一樣。”
“王自用、高迎祥、王嘉胤之輩,愿意聯(lián)手便聯(lián)手,不愿將其吞并。陜西道站穩(wěn)腳跟之后,繼續(xù)輻射陜北、四川、山西、河南等地……”
“屆時,各地必然泛起星星之火,狼煙燎原!”
嘭!
徐光啟一拳砸在地圖之上。
砰砰砰!
所有人也一拳砸了上去,一臉火熱。
他們都想起先生曾說過的那一句話……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就在這邊商量的熱火朝天之時。
李辛帶著沈煉,也終于走出皇陵鎮(zhèn)。
果然。
鎮(zhèn)門牌坊外已有錦衣衛(wèi)趕來,要護送封禮辛即刻進宮,共商國喪。
李辛站住腳步,擺手讓沈煉莫要再送,嘆氣就要登上馬車。
“先生……”
沈煉卻喊了一嘴,臉色沉重。
他如何不知李辛想法,也如何不知那幫人的想法。
在沈煉看來,造反簡直是異想天開。
這件事上,他無條件支持李辛。
只是……
沈煉喊住李辛:“先生,他們都安排妥當(dāng)了,我呢?我如何是好?”
沈煉站在原地苦澀詢問。
我已辭了世襲錦衣衛(wèi)千戶職位,又鐵了心跟著你混。
現(xiàn)在弄成這樣,我該如何是好?
李辛一怔,嘆息著看著對方。
他欠沈煉屬實太多,對方曾在五年前就救過自己,若非拿來那只觀山神筆,怎么會有此刻李辛。
如今大家即將各奔東西,沈煉怎么辦呢?
李辛皺眉片刻,避開錦衣衛(wèi)拉著沈煉低聲交代。
“兄弟!你再幫我一次,等我前往京都后,先護送我妻兒前往巫峽山。你去過,路途也熟,托付給別人我不放心?!?
“送完她們之后,直奔南洋安家去吧……”
“找個賢惠妻子,生兒育女,一輩子也算開心?!?
“切記,往后數(shù)十年,天地動蕩,中原絕非茍活之地,務(wù)必遠遠避開!”
“先生……”
沈煉渾身一震,還要問個清楚,可惜李辛已轉(zhuǎn)身上了馬車。
馬車緩緩離去,沈煉注視良久。
他明白。
這天下,真要變了。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