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作局、顏料局、軍器局...十幾個分院幾百個大匠,幾乎將衙署區(qū)塞滿了大半。
朱標要去的,自然是軍器局。
轎子在紫禁城的御道上平穩(wěn)的竄行,老遠便能聽到一聲聲敲敲打打的動靜,不過只是一些軍械試驗,真正的生產(chǎn)還是放在紫禁城外的應天城廠子里的。
“殿...殿下!”
工部尚書葛迎慶率領工部兩位侍郎,十位局正使,全部跪在御道旁,恭敬地迎接朱標。
這位技術官員早年是江南地方的大匠,后來追隨吳王一路營造工程器械,老朱建國后給他封了個工部尚書。
由于遠離權力中心,這些年一直當個清水官員,萬沒想到今天太子殿下竟然突然到訪!
“嗯...”
朱標頷首,走下轎子:“起身吧,孤今天來是考察你們火藥生產(chǎn)情況,軍器局的正使站出來!”
此話一出眾人才敢顫顫巍巍起身,心中疑惑萬分,殿下平日從來不過問工部生產(chǎn),今天怎么破天荒想起來詢問軍器局的事了!
眾多官袍中,一個瘦的跟麻桿似的老頭撐起空蕩蕩的官服,賣力的爬起身,湊到朱標面前跪下:“參見殿下,微臣軍器局正使毛應,給殿下請安了!”
“給我制備硝石、木炭、硫磺若干,蛋清,油紙,以及其他材料...再喚來你們軍器局所有大匠,觀孤所制的東西,即日開始制備生產(chǎn)!”
朱標一邊說,已經(jīng)邁著輕快的腳步走進了軍器局。
嘎吱!
兩旁錦衣衛(wèi)打開軍器局院落大門,如今是初夏,不少大匠都敞開了官袍,露出古銅色肌膚在來來往往地忙碌著。
“呼!”
朱標長呼吸一聲,這熟悉的理科生氣息,一切都還算整潔,沒有雜物,老朱下令火藥生產(chǎn)必須在宮內(nèi),這里主要就是生產(chǎn)火藥的。
“這...”
身后的葛迎慶和那毛應臉色一陣煞白。
殿下,要親自生產(chǎn)軍械?
這里生產(chǎn)的都是國之重器,可不是小孩子玩鬧的地方。
不過工部眾人不敢違逆。
很快便將朱標準備的東西,放在了一張大案上,四周站滿了各司處的大匠,神色恭敬,心中激動不已。
工部這鳥不拉屎的地方終于迎來重視了么?
“看好了,孤只做一遍,這比例是...”
朱標很快按照腦海中技術開始復刻定裝火藥的生產(chǎn)辦法,難度也不高,很快便搓出來了一盤濕噠噠的定裝火藥,擦了擦滿手的藥泥,丟給他們:“拿去弄干!”
“是!”
大匠們好奇地接過這盤濕漉漉的火藥團子,心想這玩意兒真能有威力么?
放在風機前鼓動半天,盤子下面又有溫度,很快這盤火藥便被吹干,端了過來。
“取一桿三眼銃來。”朱標又揮了揮手,下面很快有人遞過來了一桿目前神機營裝備的三眼銃。
朱標看了看自己手中這桿不僅十多斤重,而且處處凹痕的鐵疙瘩,所謂三眼是指槍上面還綁了鉤和矛的火銃,嗯,充滿鐵器朋克的美感的純手工打造!
都懷疑會不會開一槍就炸了膛...
事實上由于鐵的質(zhì)量不過關,明朝初年的火器炸膛率高達30%。
沒辦法,這已經(jīng)是大明能打造出來最好的火器了!
甚至直到大清,這三眼銃都還沒過時,華夏的火器發(fā)展直到甲午戰(zhàn)爭時期才有大的進步。
“這我可不敢試...”
朱標趕緊將三眼銃遞給了一旁的大匠:“你試試裝填一發(fā)!”
“是!”
那大匠打開油紙,丟了幾顆拇指大小的定裝火藥進去,然后是鐵彈丸,小心翼翼的用沖子頂了頂,再用火折子點燃了引火的棉線。
隨著棉線燃燒,很快眾人耳邊傳來啪得一聲爆響。
轟!
銃口爆發(fā)出一陣紅焰,煙霧彌漫而起,只是彈丸根本沒有準頭,飛到了房梁上。
所有大匠齊齊露出了震撼的神色。
這樣也行?
以前裝填火銃需要慢慢塞火藥,起碼十分鐘時間,有了這定裝火藥之后,只需要一兩分鐘就能裝填好一桿。
效率提升了何止十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