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說完,靜靜的等待著自已老爹的態(tài)度。
只見李世民面色難看的陷入沉思。
郭孝恪可是開國功臣,一直以來,李世民對開國功臣都非常的容忍,只要不是犯太大的錯誤,他都選擇原諒。
比如郭孝恪生性奢侈,仆妾器玩樣樣俱全,用的器具,住的床幔都是用的金銀器具。
就以他的俸祿怎么會有這樣的財力?
可李世民明知如此也是睜一只眼閉一眼沒有理會他。
所以李慎也不知道這次的事他老爹會怎么處理,若是按照軍規(guī),郭孝恪就算不死也好不到哪里去。
過了好一會李世民才回過神,他先是看向李承乾發(fā)問:
“高明,你覺得此事如何?”
語氣中帶著一絲考驗。
這個功夫,李承乾也在沉思當(dāng)中,郭孝恪乃是陽翟公,上柱國,安西都護府都護。
可能郭孝恪的名氣不顯,不像朝中那些官員被人皆知,但萬萬不能小覷。
很多人都不明白上柱國的含義。
唐代的官分為職事官、散階、勛官、爵位等,一個人可以通時擁有這幾項官職。
而郭孝恪恰恰就通時擔(dān)任職事官,勛官,爵位三種。
所謂職事官,就是有權(quán)勢,有職位的官員,大都護一方大員位高權(quán)重。
勛官指的是對大唐有功勞的官員,唐朝勛官分十二級,郭孝恪就是最高級的上柱國,官居正二品。
至于爵位,就更不用說了,陽翟郡公,正統(tǒng)的貴族。
這樣的人物處置起來要慎之又慎,尤其是這些勛貴對大唐有著杰出的貢獻(xiàn)。
當(dāng)年虎牢關(guān)之戰(zhàn),李世民戰(zhàn)勝竇建德,就是郭孝恪出謀劃策,獻(xiàn)的計謀。
“啟稟阿耶,陽翟郡公這次好大喜功,差一點導(dǎo)致西征軍計劃落敗,但念及其居功至偉,兒覺得小懲大誡一番即可?!?
李承乾給出建議。這也是對勛貴的從輕發(fā)落,給他們一次機會。
當(dāng)年侯君集也是犯了軍規(guī),最后從輕發(fā)落,罷官閑賦。
“啟稟阿耶,兒倒是覺得陽翟郡公雖然這次差一點丟了龜茲都城,但并沒有造成太大的損失,給予警告一下即可。”
就在這個時侯,李治突然站起行禮為郭孝恪求情道。
“哦?你覺得不應(yīng)該處置他?”李世民倒是有些意外。
這個時侯基本都不會發(fā),沒想到李治竟然為郭孝恪求情。
李治點頭回到:
“是的阿耶,郭孝恪是功勛,為大唐出生入死,隨阿耶征戰(zhàn)四方。
這次也是中了敵人的奸計所以才會大意,這也跟我大唐強橫的戰(zhàn)力有關(guān)。
兒以為不放阿耶下旨申斥一番,想來郭孝恪會感恩阿耶的?!?
“阿耶,兒覺得雉奴之有理,畢竟郭孝恪是有功之臣,若是罷官削爵恐會讓其他功臣心寒啊。
他們會認(rèn)為阿耶是不是要對他們這些功臣下手了。
這樣一來,恐怕朝堂不穩(wěn)。
大哥所小懲大誡,那就不如下旨申斥,也可彰顯阿耶對功臣的厚待?!?
李治話剛說完,一旁的李泰便也起身附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