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會兒一個親衛(wèi)領(lǐng)著劉毅進來,劉毅一進大堂便是雙膝跪地,磕了一個頭道:“草民參見經(jīng)略大人,參見總兵大人?!?
李如柏本就對這個少年另眼相看,此刻心下歡喜,當(dāng)即是笑呵呵拉著他的胳膊讓他站起來和經(jīng)略大人說話。
楊鎬也是不說話,靜靜打量這個少年。劉毅雖然低著頭,眼睛卻也正在瞥向楊鎬。只見楊鎬年約六十,身高五尺有余,胡須已經(jīng)花白,面色偏黑,圓臉,眼睛不大但是炯炯有神,穿著寬大的忠靖服顯得有些瘦弱。雖然年近花甲,但是在堂中一站腰桿卻挺得筆直,自有一種氣度威嚴,一看就是久經(jīng)沙場,不怒自威的老帥。確實楊鎬多次作為經(jīng)略督師提督戰(zhàn)事,殺伐果斷,把下面的驕兵悍將整的服服帖帖。也是頗有手段之人。
另一方面,以楊鎬的識人之術(shù),劉毅在他面前也無處遁形,楊鎬讓他抬起頭來說話,點點頭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心中卻暗暗吃驚,聽李如柏介紹此子年紀不過十歲,竟然身高五尺,身子骨雖然還不是很壯實,但是在同齡當(dāng)中也算是出類拔萃,一看便是練武之人,以他提督過數(shù)十萬兵馬的經(jīng)驗,此子若能仔細調(diào)教,有名師悉心教授武功將來定能成為一員猛將。
而且此子最讓人感到吃驚的就是他的眼神,看著不像十歲的娃娃,倒像是二三十歲的人,透露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覺,讓人瞧不透,看來子貞所不虛,此子定是在沙場之上見過血,殺過人,否則不會有如此氣度。
楊鎬素來和劉綎不太對付,劉綎雖然表面上尊重楊鎬,但是內(nèi)心里總是覺得楊鎬一個敗軍之將在這里擺什么譜,而劉綎可是大明軍中有名的常勝將軍。兩人的梁子在萬歷援朝的時候就結(jié)下了,一個是楊鎬指揮不當(dāng)蔚山慘敗,一個是劉綎陳璘水陸并進把倭寇趕下海喂魚。所以劉綎心中一直對楊鎬是有看法的。兩人自然互相看不順眼。
但劉綎入朝的時候已經(jīng)是戰(zhàn)爭中后期,劉綎不知道的是楊鎬前期的努力,特別是第一次壬辰倭亂的時候楊鎬一去就指揮了著名的稷山大戰(zhàn),手下悍將解生打的黑田長政和伊達政宗哭爹叫娘。一掃**戰(zhàn)場的頹勢,后期的日軍盡量避免和明軍野戰(zhàn)也就是從稷山大戰(zhàn)開始的。
楊鎬也并非沒有容人之量,否則也不會在進入**整頓了**政壇和明軍內(nèi)部得罪了一大批人之后,在蔚山戰(zhàn)役失敗之際被罷官回國的時候**舉國夾道相送。
李朝宣祖實錄記載**上至國王,下至平民百姓,無不痛哭流涕,士民男女重髫戴白,牽衣攔道,一送再送,直出郊外,大臣紛紛贈詩為別。尤其壯觀的場面說,楊鎬的轎子出漢城時,不但國王官員們?yōu)I告別,好些**老百姓,一路更是邊追邊哭,還有人組團圍在路前,拼死不讓楊鎬離開,鬧的楊鎬不得不多次下轎,口干舌燥的勸。這一點說明楊鎬的人緣確實不錯。
既然劉綎已經(jīng)死了,楊鎬自然不會和死人計較。況且眼前這個少年殺死了一個梅勒額真,搶回劉綎首級,也是給自己挽回了一些顏面,也說明明軍當(dāng)中也并非無人,這對自己的軍報還是有益處的,此處可以多著墨幾筆,給軍報添一點色彩。
楊鎬沒想到的是劉毅這個穿越到明朝的小蝴蝶竟然救了自己一命,歷史上楊鎬的命運是回去之后被罷官去職押入死牢,判了死刑,但是拖到崇禎二年還是被斬了。而這次因為有了斬殺梅勒額真的戰(zhàn)績,還有搶回劉綎尸首的事情,所以讓本該判死罪的他只是判了活罪,下獄關(guān)押然后永不錄用。當(dāng)然這是后話。
想到此,楊鎬臉上的神情緩和下來,也露出了絲絲笑意,讓人看了竟有如沐春風(fēng)之感,不愧是官場老手,臉色變化毫無做作的痕跡。只聽楊鎬輕聲道:“不錯,自古英雄出少年,你的事情方才李總兵也和我說了,你能在萬軍之中取回劉總兵和你父親的首級,更能斬殺一個建虜梅勒額真,確實是膽識過人忠孝兩全。我大明要多一些你這樣的將士何愁建虜不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