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自己這些人的勢力,被進一步的價加強放大。
那么,大秦的朝廷是不可能完全不管的。
畢竟,一個朝廷對軍權和兵力從來都是最為敏感的,尤其是像大秦朝廷這種堅持中央集權的政權來說,地方的軍事力量,必須被嚴格的控制。
當然另外一方面那就是大秦在當下的糧食供給量仍然不足夠,仍然有短缺的情況。
在本就有短缺的情況下,你卻非要增加人手,那憑什么要把這個糧草供給給你呢?
到時候,必然會產(chǎn)生一定的爭奪。
你多一點,那么別的地方就要少一點,而為了照顧別的地方,你這里自然不能夠提供足夠量的!
“盟主說的是,只怕是大秦的朝廷,不會無限制的給他們提供糧草……”
“可咱們在這里能增添多少人手?”
眾人聽了一陣議論,相互說道。
“不管多少,最起碼的供應應該給咱們吧?”
眾人說著,也全都看向了馮征。
“恩,這是自然的……”
馮征聽了,微微點頭,看著眾人說道,“不會一點也不給,但是給很多也不可能,不過咱們可以想辦法,畢竟咱們?nèi)硕鄬嵱玫模雮€辦法出來,難道還是什么難題嗎?”
恩?
你讓我們想辦法?
我們能有什么辦法?
這糧草問題,可真不是一個小問題!
畢竟,對于打仗來說,很多時候就相當于在打糧食,在燃燒自己的經(jīng)濟儲備和經(jīng)濟供給。
你不能給我們最起碼的儲備和供給,那么我們自然就得不到最根本的支持和支撐,又怎么可能打得下去呢?
比如巨鹿之戰(zhàn)的時候,秦軍之所以后來選擇投降那一個很大的因素,也就是因為他們從朝廷那里得到的共濟直接被斷了。
有一部分是因為糟糕的緣故,也有一部分是因為反秦軍隊的緣故。
因為供給沒辦法及時提供,所以不得不選擇投降。
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本來說好的投降之后把他們安然無恙的放了,但是項羽卻后悔了。
第一,他不想放,因為這可是幾十萬的秦軍呢!
如果放了他們很容易就會在被糾集起來,卷土重來,那么對項羽來說,不會每次都那么好運,萬一被他們擊敗了,那豈不是前功盡棄了?
第二,他又不想給那么多的糧食供應。
畢竟他自己的軍隊起兵都要靠搜刮糧草,這一下子要是多三十萬口士兵吃飯,那么將會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和難度。
我自己的糧草都沒有十分的充沛,有拼音怎么會給你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