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玄素本不想理會,水宮有靈官守衛(wèi),這些靈官自然不能把老真人如何,可如果老真人不講規(guī)矩,動用武力硬闖水宮,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些老真人當然不會是長生階段的境界修為,如果有長生階段的修為,那么必然是平章大真人。其本質(zhì)是二品太乙道士,因為愿意激流勇退,道門才給出一個榮譽性質(zhì)的大真人名號,所以其境界修為只有兩種可能,要么是偽仙階段,要么是造化階段。
道門之所以有退隱機制,不是因為老真人年老體衰,精力不夠,而是因為俗務太多,會影響修為。許多人上了歲數(shù)之后,還是愿意拼上一把的,偽仙自然是求長生,不是偽仙的,也想盡可能多活幾年。百年一次天劫,并不意味著壽命只有百年,若是能用各種辦法壓制三尸,也能延長壽命,不敢說活兩百歲,多活個十幾年、二十年還是沒有太大問題。
至于斬去三尸,只是讓三尸不再攻伐自己的性命,而不是說三尸從此不存在了,更像是被鎮(zhèn)壓了。所以哪怕是長生仙人,遭遇反噬之后,體內(nèi)三尸還是會趁機作亂,正是所謂的三尸神暴跳,一個不慎,仙人也有隕落之憂。三尸化身,則是等同于把三尸招安了,收為己用,只是旋而復叛的事情也不勝枚舉,同樣存在風險。
未曾證得長生之前,鎮(zhèn)壓不得三尸,不過想辦法延緩、抵御一二,還是存在可能性的。比如服藥,不過最少也得是造化階段,造化之下的人就不要多想了。而且這類辦法通常會有極大的負面作用,常常會導致境界修為徹底止步不前,就是純粹的茍延殘喘而已,不存在靠著這個法子爭取時間然后更上一層樓的可能。
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他們在人間的時間倒是比長生仙人還要更多一些。
老人們要延壽、要休養(yǎng),年輕人們要上位、要進步,兩者一拍即合,于是這個退隱山林的機制便應運而生。原則上不強制退隱山林,不過主動退隱山林的道士會有各種獎勵,一般就是提升一個品級,齊玄素現(xiàn)在要求退隱山林,能直升二品太乙道士,只不過金闕肯定不會批準就是了。
還有一個特殊情況,普通二品太乙道士主動退隱山林,是享受參知真人的待遇,只有參知真人主動退隱,才會升為一品天真道士,被贈予大真人名號。
再往上的平章大真人和副掌教大真人不適用歸隱制度,無論退還是不退,也不可能再升一級。
這位孫老真人名叫孫合玉,過去是三十六位參知真人之一,就算不是排名靠前,也相當厲害了??隙ㄓ胁簧匍T生故舊,哪怕退了下來,也有一定的影響力,余威猶在。
齊玄素已經(jīng)通過檔案知道了這位孫老真人的大概過往,他是王教鶴的前任,在此之前擔任婆羅洲道府的掌府真人,那時候王教鶴是首席副府主,孫合玉屬于外來空降,上有掌府大真人,下有地頭蛇王教鶴,這個掌府真人很不好做。不過那時候的孫合玉已經(jīng)年紀很大了,癡迷各種外丹,抑制體內(nèi)三尸,很少管事,事實上讓王教鶴掌握了大權(quán),所以兩人不但沒有沖突,反而相處得不錯。
到了后來,孫合玉干脆向金闕申請?zhí)崆巴穗[山林,得了大真人的名號,也沒再回中原,而是在婆羅洲落地生根,在這里養(yǎng)老。
因為當時的婆羅洲局勢有些不穩(wěn)定,王教鶴熟悉情況,有利于穩(wěn)定局勢,順勢遞補了婆羅洲道府的掌府真人,不過金闕事后懷疑當時的亂象其實是王教鶴在幕后一手策劃,為的就是接任掌府真人一職。
這讓金闕很是憤怒,種子早已經(jīng)埋下,后來的許多事情又給這顆種子澆水施肥,時至今日,種子終于生根發(fā)芽,破土而出。
齊玄素本不想出面,算是變相服軟。老頭子顧及臉面,自持身份,叫嚷上幾句就差不多了,雙方都有臺階下。在外人看來,還是老真人面子大,齊玄素也不在意這點虛名。
可這位孫老真人不知道是不是年紀大了,還是吃丹藥壓制三尸把腦子也壓制壞了,亦或是久不在金闕忘了道門的許多不成文規(guī)矩,總之是有點拎不清,竟然不依不饒,大有不走的架勢。
這個影響可太壞了。
就算是到了如此地步,齊玄素也不想去面對這位老真人,直接撕破臉皮,因為齊玄素的主要目標是王教鶴和陳書華,在此之前并不想招惹太多敵人,可徐教容的一句話卻讓齊玄素改變了主意。
徐教容沒有明說,只是稍作暗示,這位老真人的反應是不是有點太大了?
這就有意思了。
反應太大,倒是顯得心虛。
難不成這個孫公子的身上大有文章?所以這位老真人才會如此急迫,不顧身份,不顧臉面,第一時間就來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