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您這小兒子呢?去哪里了?”
古致遠問道。
“到昱城當兵去了!”
主人家擺擺手。
“什么?”
古致遠臉色一變。
“大炎律法規(guī)定,征兵時,一戶只要出一人即可,你家大兒子既然在當兵,怎么能把小兒子也征調(diào)走?是誰主持的征兵?靖王嗎?”
“是靖王沒錯,但是昱城這邊征兵全憑自愿,沒有人上門強征的,我家那小兒子第一次沒選上,這一次好不容易才被選中的。”
主人家笑道。
“自愿當兵?還有這種事情?”
古致遠驚訝的看著主人家。
“是啊,在靖王手底下當兵,一個月有兩百個銅錢的軍餉,這不年關將近,靖王殿下還額外給每個將士發(fā)放了三個月的餉銀,這一個月,就有八百個銅錢了,數(shù)量著實不少了!”
主人家笑道。
“還有這種事情?”
古致遠難以置信的說道。
“當然了,現(xiàn)在昱州的年輕小伙子都眼巴巴的等著呢,就希望昱城那邊再次征兵,每一次征兵的時候,那可真是人山人海?。 ?
主家笑道。
“真有那么多人搶著當兵?”
古致遠難以置信的問道。
“當然了,你看啊,平日里,一個月就有兩百個銅錢的餉銀,要是遇到戰(zhàn)斗,比如剿匪啊,守城啊這些,立了戰(zhàn)功,還有額外的賞賜,靖王殿下在這方面可從來不會克扣的?!?
主人家說道。
“那這靖王哪里來的這么多銀子發(fā)放軍餉的呢?”
古致遠驚訝道。
“靖王殿下手底下有產(chǎn)業(yè)的,據(jù)說都是和齊國人做生意賺來的銀子,用來貼補百姓和軍餉。”
主家人說道:“靖王殿下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好人啊!”
“那你們現(xiàn)在的生活怎么樣了?有什么困難嗎?”
古致遠問道。